怎样判断肩周炎
判断肩周炎可从多方面入手,先了解其典型症状,包括疼痛(慢性发作、夜间加剧、受天气和劳累影响)、活动受限(外展等动作困难且随病情加重)、肩部怕冷、肌肉萎缩;结合病史,考虑年龄(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略多)、肩部外伤史、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颈椎病);进行体格检查,有视诊(观察肿胀、肌肉萎缩等)、触诊(寻找压痛点)、活动度检查(评估受限程度);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排除其他疾病)、CT(显示骨骼细微结构)、MRI(显示软组织病变);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儿童和青少年排查其他病因并避免辐射,孕妇谨慎选检查方法,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关注病情变化及相关指标控制。
一、了解肩周炎的典型症状
1.疼痛:肩周炎患者通常会感到肩部疼痛,这种疼痛多为慢性发作,初期疼痛较轻,之后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酸痛等,且疼痛在夜间往往会加剧,影响睡眠。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劳累后,疼痛可能会明显加重。对于长期从事肩部劳作的人群,如搬运工、教师等,肩部疼痛可能是肩周炎的早期信号。
2.活动受限:患者的肩关节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困难。例如,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可能变得难以完成。主动和被动活动均会受限,而且随着病情进展,活动受限程度会逐渐加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关节灵活性本身就较差,肩周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对其日常生活影响更大。
3.肩部怕冷:患者肩部对寒冷较为敏感,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肩部也可能有怕冷的感觉,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夏天,肩部也不敢吹风。这一症状在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可能更为明显。
4.肌肉萎缩:病程较长的肩周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常见于三角肌。肌肉萎缩会导致肩部外观改变,同时进一步影响肩部的力量和功能。对于本身肌肉力量较弱的人群,如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的人,肌肉萎缩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为严重。
二、结合病史判断
1.年龄和性别: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肩部组织退变,更容易发生肩周炎。但年轻人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肩部,也可能患上肩周炎。
2.肩部外伤史:曾经有过肩部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外伤史的人群,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可能会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外伤可能导致肩部组织粘连、瘢痕形成,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3.其他疾病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肩周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肩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肩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增加肩周炎的发病几率。此外,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病变可能压迫神经,引起肩部放射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也容易并发肩周炎。
三、进行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肩部外观,看是否有肿胀、肌肉萎缩等情况。肿胀可能提示肩部存在炎症或积液,肌肉萎缩则是病程较长的表现。同时,注意肩部皮肤的颜色、温度等,皮肤发红、发热可能表示炎症处于急性期。
2.触诊:医生通过触摸肩部,寻找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部位。不同部位的压痛点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变位置。例如,肱二头肌长头腱沟处压痛明显,可能是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处压痛,可能与肩峰下滑囊炎有关。
3.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让患者主动和被动地进行肩关节的各个方向活动,测量活动范围,并与对侧正常肩部进行对比。通过活动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肩关节的受限程度,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是否有摩擦感、弹响等异常情况,这些可能提示肩部关节面不平整或有组织粘连。
四、借助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虽然肩周炎在X线片上一般无明显的骨质改变,但可以排除其他肩部疾病,如骨折、骨肿瘤等。早期X线片可能显示肩部骨质疏松,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肩部软组织钙化影。X线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有肩部外伤史或怀疑有骨质病变的患者尤为重要。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肩部骨骼的细微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肩部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MRI检查:MRI对肩部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肩袖损伤、肌腱炎、关节积液等。对于诊断早期肩周炎、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能力较差,且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判断肩周炎时,要综合考虑身体整体状况,避免过度检查。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检查的安全性。治疗上,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肩周炎较为少见,若出现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要仔细排查是否有其他原因,如外伤、感染、先天性疾病等。在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在判断肩周炎时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X线、CT等检查可能会对胎儿造成辐射影响,应尽量避免。MRI检查相对安全,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上,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4.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肩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在判断肩周炎时要更加关注病情的变化。同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