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腰背肌筋膜炎是常见腰部软组织疾病,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病变,好发于长期伏案、重体力劳动及运动员等人群。病因包括慢性劳损、寒冷潮湿、外伤、免疫和心理因素等。临床表现有疼痛、肌肉紧张压痛、活动受限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诊断依靠体格、影像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休息与活动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糖皮质激素)、康复锻炼和极少数情况下的手术治疗。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儿童、患其他病者)治疗需特别注意。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姿势、适度运动、注意保暖防潮、减轻压力和定期体检。
一、定义与概述
腰背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纤维织炎、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腰部软组织疾病,主要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它是引起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人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慢性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工作等,使腰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肌肉收缩会导致局部肌肉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同时,反复的微小损伤会导致肌肉、筋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2.寒冷与潮湿:寒冷天气或环境湿度大时,腰背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肌肉的营养供应减少,代谢产物排出受阻,容易诱发筋膜炎。此外,寒冷还会使肌肉发生痉挛,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和炎症。
3.外伤:腰背部的急性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损伤部位的肌肉、筋膜会出现瘢痕组织和粘连,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加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4.免疫因素: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会累及腰背部的肌肉和筋膜,导致免疫反应异常,引发炎症。此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病。
5.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肌肉紧张度增加,血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腰背肌筋膜炎。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腰背肌筋膜炎的主要症状,通常为弥漫性疼痛,以腰背部两侧肌肉最为明显。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刺痛或灼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在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
2.肌肉紧张与压痛:患者腰背部肌肉可出现紧张、僵硬感,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条索状或结节状改变。在肌肉附着点、筋膜转折处等部位有明显的压痛,压痛范围较广泛。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的腰背部活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弯腰、后仰、旋转等动作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行走和坐立姿势。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局部皮肤麻木、发凉、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检查患者腰背部的肌肉状态、有无压痛、肌肉紧张度等。观察患者的姿势、步态,检查脊柱的活动范围。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排除腰椎的骨质病变,如骨折、肿瘤等。CT和MRI检查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腰背部肌肉、筋膜的形态和结构变化,有助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五、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调整: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改变体位,适当进行腰背部的伸展和活动。休息时可选择硬板床,以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
物理治疗:热敷、按摩、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热敷可采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红外线灯等方式,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按摩和推拿应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炎症。
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紧张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氯唑沙宗、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以缓解肌肉痉挛。
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痛点部位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糖皮质激素注射不宜频繁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对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患者可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以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4.手术治疗:极少数情况下,对于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筋膜松解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骼和肌肉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的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骨折。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
2.孕妇:孕妇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可采用热敷、轻柔的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同时,孕妇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腰背部的负担。
3.儿童:儿童腰背肌筋膜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外伤、过度运动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休息、物理治疗等。康复锻炼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
4.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时,要考虑到原有疾病的影响。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原有疾病的治疗。同时,康复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运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姿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坐姿时,应保持脊柱正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眼睛平视前方;站姿时,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睡觉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以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2.适度运动:坚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慢跑等,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避免长时间不运动或过度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
3.注意保暖防潮:在寒冷、潮湿的季节或环境中,要注意腰背部的保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寒受潮。可以佩戴腰围等保暖用品,保护腰背部。
4.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如腰椎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预防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