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原因
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是病原菌感染,包括需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及两者混合感染,免疫力低的人群易受侵袭;二是机体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等情况会降低机体抵抗力;三是皮肤黏膜损伤,外伤、手术、皮肤疾病破坏皮肤黏膜完整性,使病原菌易侵入;四是其他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注意个人卫生)、年龄因素(老人和儿童免疫特点不同)、性别因素(男性外伤多、生活方式不健康)。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给出了特殊温馨提示。
一、病原菌感染
1.需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这类细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破坏组织的防御机制,促进感染的扩散。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包绕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灭作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链激酶可溶解纤维蛋白,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受到这类细菌的侵袭,例如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其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也有所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
2.厌氧菌:常见的有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它们产生的毒素可导致组织坏死和血管栓塞。脆弱拟杆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如α毒素、θ毒素等,这些毒素可引起溶血、组织坏死和休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体内的微生态环境可能发生改变,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3.混合感染:需氧菌和厌氧菌同时存在的混合感染在坏死性筋膜炎中更为常见。需氧菌消耗组织中的氧气,创造了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缺氧环境,而厌氧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又能促进需氧菌的生长,两者相互协同,加重组织的破坏。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局部组织缺氧,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同时,他们的足部皮肤容易出现破损,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途径。
二、机体免疫力下降
1.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皮肤和软组织的抵抗力下降。高血糖还会抑制白细胞的功能,降低其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时,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艾滋病患者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免疫系统严重受损,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
2.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患者为了防止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活性,虽然可以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但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也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蛋白质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活性降低。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免疫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缺乏这些维生素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增加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三、皮肤黏膜损伤
1.外伤:如切割伤、刺伤、烧伤、咬伤等,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病原菌容易从伤口侵入体内,引发感染。开放性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直接损伤周围的肌肉和筋膜组织,同时外界的细菌也会污染伤口,增加了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生几率。在日常生活中,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农民等,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容易发生外伤,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就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2.手术:手术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严格,病原菌可能会进入手术切口,引起感染。特别是一些大型手术,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此外,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如果切口出现血肿、脂肪液化等情况,会为细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皮肤疾病:患有足癣、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的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足癣患者的足部皮肤会出现瘙痒、脱皮、水疱等症状,搔抓后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细菌就会趁机而入。湿疹患者的皮肤处于炎症状态,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老年人由于皮肤干燥、弹性减退,更容易发生皮肤疾病,从而增加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四、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组织的血液供应,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酗酒会损害肝脏和胃肠道等器官的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此外,酗酒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对疼痛和损伤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忽视皮肤的损伤和感染。长期不注意个人卫生,皮肤表面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增加感染的机会。
2.年龄因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皮肤和软组织的弹性和韧性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免疫功能也有所降低。他们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减弱,皮肤出现损伤后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容易导致感染扩散。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皮肤和黏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外伤和感染。特别是婴幼儿,他们的皮肤薄嫩,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较弱,在护理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护,就容易发生皮肤感染,进而引发坏死性筋膜炎。
3.性别因素:男性通常从事更多的体力劳动和户外活动,发生外伤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同时,男性的生活方式可能相对更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更为普遍,这也增加了他们患坏死性筋膜炎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避免外伤。定期进行体检,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如果皮肤出现破损或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
2.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皮肤护理非常重要。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在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护,避免发生外伤。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哭闹、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3.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注意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足部受伤。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期间,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感染迹象及时告知医生。
4.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血常规、免疫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