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来源:民福康

视神经萎缩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病变致视神经变细的形态学改变,病因分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等,诊断靠眼部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并辅助保护视神经功能,如针对不同病因分别处理及维护视功能等。

一、视神经萎缩的定义

视神经萎缩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态学改变,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二、病因分类

(一)遗传性因素

年龄方面:某些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可能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显现症状,这与遗传基因的表达相关,基因缺陷导致视神经发育或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合成异常,影响视神经正常结构和功能。

性别方面:部分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在性别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但主要还是由基因携带情况决定,并非绝对的性别特异性发病,而是基于基因的遗传模式,如X连锁遗传等可能在不同性别中的外显率不同。

生活方式方面:一般生活方式对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整体身体状况维护,间接可能对神经相关的代谢等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过这并非病因的关键因素。

病史方面:家族中有视神经萎缩遗传病史的人群,其后代发病风险相对增高,需要在孕期及儿童早期加强监测,若出现视力相关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非遗传性因素

眼部疾病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常见的眼部疾病导致视神经萎缩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可能因先天性青光眼等疾病引发,成年人则可能因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对视神经造成慢性损害。

性别方面:某些眼部疾病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如一些与激素相关的眼部疾病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可能在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更年期)有所不同,不过总体并非性别主导病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在昏暗环境下用眼等,会增加眼部疲劳,可能诱发一些眼部疾病进而导致视神经萎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眼部负担,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代谢。

病史方面:有眼部炎症病史(如视神经炎反复发作)、青光眼病史等的患者,视神经萎缩发生风险较高,既往眼部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反复发作,会对视神经持续造成损伤。

全身疾病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阶段患有的全身疾病不同,儿童可能因脑肿瘤等影响视神经,老年人可能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引发。例如,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是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常见全身疾病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全身代谢等功能变化使得糖尿病等疾病更容易对视神经产生损害。

性别方面:部分全身疾病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间接增加女性患视神经萎缩的风险,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从而影响到视神经相关的免疫损伤。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风险,而这些全身疾病均可能对视神经造成损害引发视神经萎缩,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代谢紊乱,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血液循环,进而波及视神经。

病史方面: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全身慢性疾病且控制不佳的患者,视神经萎缩发生可能性增大,长期疾病状态下,全身的血管和神经代谢处于异常状态,视神经得不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支持,逐渐发生萎缩。

中毒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可能因误服有毒物质等情况导致中毒性视神经萎缩,成年人可能因职业接触(如长期接触重金属等)等原因,不同年龄接触有毒物质的途径和可能性不同,从而影响中毒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生。

性别方面:一般中毒因素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在性别上无特定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有毒物质的机会和剂量等,男性可能因从事某些特定职业(如化工行业)接触有毒物质风险较高,女性可能因生活中误服等情况接触有毒物质,但这并非绝对的性别相关病因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接触有毒物质的风险,比如在不规范的环境中工作、不合理储存和使用有毒物品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会让身体处于更容易接触有毒物质的情境中,进而损伤视神经。

病史方面:有长期接触有毒物质职业史或误服有毒物质病史的人群,视神经萎缩发生风险较高,既往接触有毒物质的经历会直接对视神经细胞和轴突造成损害,且可能具有累积效应。

三、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这是最常见的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的速度和程度有所不同。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可能在儿童期逐渐出现视力缓慢下降,而由急性视神经炎引发的视神经萎缩可能在短时间内视力明显急剧下降。

视野改变:患者可能出现视野缺损,如向心性视野缩小等。例如,某些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鼻侧视野缺损,随着病情进展,视野缺损范围逐渐扩大。

色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色觉减退,尤其是对红色、绿色的辨别能力下降。比如在进行色觉检查时,患者不能准确识别颜色板上的颜色组合。

瞳孔改变:患侧瞳孔可能出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表现为光照患眼时瞳孔不缩小或缩小不明显,而光照健眼时瞳孔正常缩小。

四、诊断方法

(一)眼部检查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等工具测定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了解视力下降的程度,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标准不同,儿童有其相应的正常视力范围,成人正常视力一般在1.0及以上,通过视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视神经萎缩对视功能的影响程度。

视野检查:常用视野计进行检查,如静态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等。通过视野检查可以明确视野缺损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诊断视神经萎缩以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视神经萎缩视野改变有其特征性表现。

眼底检查:利用眼底镜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态,正常视神经乳头颜色为淡红色,边界清晰,而视神经萎缩时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淡、苍白,边界可能变得模糊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眼部结构发育特点,眼底检查时需要更仔细操作,确保观察准确,同时要考虑儿童配合度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二)影像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会变薄,通过OCT检查能够定量分析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变化,为视神经萎缩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客观依据,尤其对于早期视神经萎缩的发现有重要价值,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有正常参考范围,可据此判断是否异常。

头颅及眼部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怀疑有颅内病变导致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头颅MRI可以清晰显示颅内结构,如是否存在肿瘤、脱髓鞘病变等;眼部MRI可以观察视神经的走行、形态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在儿童患者中,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镇静等相关问题,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检查参数等。

五、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一些辅助措施保护视神经功能。例如,对于由视神经炎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早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原发病,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病因治疗的相关规范,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对于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视功能的维护,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等辅助改善神经代谢,但药物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全身疾病引起的视神经萎缩,需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如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等,以延缓视神经萎缩的进展。

了解疾病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节及其轴突障碍导致的视传导功能异常。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视神经萎缩能治疗么?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视神经萎缩进一步进展,而无法使已经萎缩的视神经恢复到未发病的状态。治疗上首先是要找到造成视神经表现出萎缩的原发病,例如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等。治疗原发病,消除造成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后。可以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来保护视神经,例如现阶段常用的药物有鼠
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通常神经萎缩就是视神经出现退行性病变的情况,一般可以包括原发性以及继发性的视神经萎缩。其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主要是由于颅内压以及眼眶内压升高、炎症或者是肿瘤压迫视神经而造成的视神经萎缩,还有梅毒感染、烟酒中毒、遗传等情况,也会造成视神经萎缩。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是由于视神经自身存在炎症、药物中毒、动
视神经萎缩多久会失明?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一般不能够完全的确定多久会失明,如果能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也有可能不会失明。视神经萎缩可能是由于眼睛受到过外伤或者是压迫造成的,还有可能是炎症导致的,可能会造成视野变化或者是视力减退,严重者会造成失明。在早期发现以后需要配合医生尽快治疗。
视神经萎缩会失明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有可能导致失明。神经组织是不可再生的组织,因此一旦受损,不可能再重新修复正常。视神经萎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神经受损,时间长了以后,视神经就开始逐步表现出萎缩的表现,到了这个阶段,一般表现为视力严重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发暗。因此这种情况需要及早干预,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就不可能再恢复正常,严重
如何根治视神经萎缩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目前没有根治视神经萎缩的方法,只能通过积极治疗维持残存的神经纤维功能,让病情不进一步发展。患者可以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治疗,例如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片等,也可以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期视神经炎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如果视神经萎缩是垂体瘤压迫所致,则可以通过
视神经萎缩如何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有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的,应口服降压药、降糖药等控制病情,如果眼部出现水肿、炎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能够控制病情,阻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如果是肿瘤压迫导致的,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平时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视神经萎缩,还有救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基本上不会治愈.对于神经萎缩基本上没有什么办法,就算你到美国也是这样.人体细胞可以再生,也得看是哪里的细胞,想要神经再生估计需要发生奇迹.生活护理:既然已经发生,并且不可恢复,就要接受.不然钱花完了,病还是不会好,反倒弄的自己过的很累。
视神经萎缩的症状是什么?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的症状一般有视野变化、视力下降、色觉障碍等,主要是由于视神经纤维变性和消失或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引起。视野变化表现为患者眼底的视野中心出现暗点、视野出现向心性缩小、扇形缺损等。视神经萎缩患者视盘检查可见视盘颜色和视盘血管变化,视盘颜色异常,如变淡、灰白色、苍白色或蜡黄色,视盘血管减少,出现视
视神经萎缩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此时属于视神经萎缩的早期,患者有炎症或水肿等症状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同时可以使用扩张血管药和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等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某种疾病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也可根据病因进行手术治疗,如垂体瘤导致的视神经萎缩可进行手术将瘤体切除,可解除压迫的神经;还有的患者是因为外伤性神经病
视神经萎缩要怎么办?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张血管药、营养神经药干预病情,尽可能维持残存神经纤维的功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发病早期存在视神经炎症,可以考虑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视神经萎缩是由肿瘤压迫引起,必要时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休息,养成良好
什么是视神经萎缩
张世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一个诊断名词,视神经萎缩其实是指眼底视盘部位神经组织的萎缩,其实只有在眼底起始部位称之为视盘,是眼科医生能用肉眼来看到有萎缩情况才能诊断为视神经萎缩。还有一些其他视神经部位,比如视神经从眼睛后部经过大脑传到大脑枕叶,也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视中枢部位,这很长一段其实都是视神经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都看不到。能看到就是在眼底检查当中
视神经萎缩的症状表现
张世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最典型表现,首先就是视力下降,有视神经萎缩患者会有视物模糊症状,多数都会有,但是也有极个别情况,在视神经疾病过程当中,有视力下降,但是恢复了以后有一部分人虽然有表现出视神经萎缩表现,但是视力可能还会接近正常,这一小部分会有这种,但是多数患者都是有视力下降。第二个视神经萎缩表现要根据原发病不一样,很多患者都有视野缺损情况,也就是在
视神经萎缩挂什么科室
张世杰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还是属于视神经本身病变,眼科有一个专门专业叫神经眼科专业,如果有的医院眼科有这个专业挂神经眼科门诊最好。如果是没有神经眼科门诊,去找眼底病专业医生也可以对萎缩进行比较好诊断和治疗。如果这两个专业都没有,就挂专门眼科来进行诊治。视神经萎缩因为病因有很多,有一些病因是由眼科来治疗,比如视神经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这个是由眼科来治疗。但是
视神经萎缩能治愈吗?
陶远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无法治愈。神经纤维出现凋亡或者坏死之后,就会引起视神经萎缩。目前治疗重点在于查明导致视神经萎缩原因,然后去除病因,避免视神经萎缩进一步加重,同时保护残余视功能。例如视神经炎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可以通过激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造成的视神经萎缩,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而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萎缩,则需要降眼压治疗。
视神经萎缩多久会失明
宋金鑫 副主任医师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三甲
如果萎缩比较轻,可能患者只是视力短暂下降或者局部神经萎缩,会导致某一个方向发生视野缺损。如果萎缩的非常严重,可能一两个月就会失明。视神经的萎缩分为原发性的萎缩和继发性的萎缩,如果视神经萎缩可能会带来失明,但是视神经萎缩部位和萎缩程度和失明是呈相关性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查清楚视神经萎缩的原因和程度,及时进行治疗。
视神经萎缩可以治愈吗
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视神经萎缩一般是不能治愈的,既然已经达到了萎缩的程度,说明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已经受到了损伤。造成视神经萎缩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肿瘤压迫造成的视神经萎缩,相对来说预后较好,可以将肿瘤切除,解除压迫,但是不能恢复到萎缩之前的程度。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进展还是会持续性进行的,需要及时去除诱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