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换血步骤包括血液准备与选择、血管通路建立、换血过程控制、术后监测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
1、血液准备与选择
新生儿溶血换血需根据溶血类型选择适配血液。如ABO溶血可选用AB型血浆与O型红细胞混合血,或抗A/B效价低的O型血;RH溶血则需选择RH系统与母亲同型的血液。换血前需对血液进行严格筛选和检测,确保无感染病原体且与新生儿血液相容。
2、血管通路建立
换血通常通过脐静脉插管或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进行。脐静脉插管可直接从脐带断端插入导管,或在脐上1厘米处作皮肤切口进入。操作需严格无菌,防止感染和空气注入。
3、换血过程控制
换血速度需均匀,一般以每分钟2-5毫升/千克体重为宜,总换血量约为新生儿血量的两倍。换血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测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若出现静脉压异常或低钙症状,需及时调整换血速度或补充钙剂。
4、术后监测与护理
换血后需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尿量及血糖变化,每15分钟记录一次呼吸、心率,并观察面色、反应及四肢温度。换血后4小时内需每1-2小时测量一次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若因高胆红素血症换血,需每4小时测量血清胆红素水平。
5、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换血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空气和血凝块注入。若出现抽血不顺利,需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用力推注血液。换血后需注意防止切口感染和出血,必要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当Hb<100g/L时,需输入与换血血型相同的浓缩红细胞。
若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等溶血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换血治疗,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家长需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后护理和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