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管性水肿是一种局限性水肿,病因复杂,与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主要症状为皮肤或黏膜肿胀,通常可在1至2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饮食和保持皮肤清洁等。
1.病因: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昆虫叮咬等。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2.症状:
皮肤:突发的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微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无瘙痒或仅有轻度瘙痒。
黏膜:口腔、唇部、舌、喉等部位的黏膜可出现肿胀,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3.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通常可以做出诊断。有时可能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4.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治疗感染等。
抗过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对症治疗:对于肿胀明显的部位,可以进行冷敷。呼吸困难者需要及时吸氧,严重者可能需要气管切开。
5.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蚊虫叮咬。
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血管性水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和年轻人更为常见。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