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发烧怎么办
儿童发热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日常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物理降温有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1015分钟,避开胸腹部、足底,适用于各年龄段,体温未超38.5℃优先用)和退热贴(贴额头或颈部两侧,适合小龄抗拒擦拭患儿);药物降温,3个月以上儿童体温超38.5℃且物理降温不佳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同样情况可用布洛芬;日常护理要补充水分、调整穿着与环境、饮食清淡易消化;特殊人群方面,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应及时就医,有基础疾病患儿发热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就医遵循个体化建议。
一、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注意避免擦拭胸腹部、足底等部位,防止引起不适。这一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患儿,可在体温未超过38.5℃时优先使用,能有效降低体表温度,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2.退热贴:将退热贴贴于患儿额头或颈部两侧,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收热量,起到局部降温作用。其使用方便,对皮肤刺激性较小,尤其适合年龄较小、抗拒擦拭的患儿,可随时观察患儿状态。
二、药物降温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当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或因发热导致患儿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它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
2.布洛芬:适合6个月以上的儿童,作用机制与对乙酰氨基酚类似,也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发热。同样在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无效,患儿出现烦躁、哭闹等不适症状时使用。
三、日常护理
1.补充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以保证体内充足的水分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散热。对于婴幼儿,可增加喂奶次数或适当喂些果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止脱水,因为发热时水分丢失增加,脱水会加重病情。
2.调整穿着与环境:穿着应宽松、透气,利于散热。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维持在50%60%,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患儿身体散热,提高舒适度。
3.饮食清淡易消化:选择如米粥、面条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因为发热时患儿胃肠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清淡饮食可减轻胃肠负担,保证营养摄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患儿:特别是3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降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因为该年龄段婴儿病情变化快,且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用药风险较高。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有心脏病、肺部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发热可能使原有病情加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个体化治疗建议。由于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等功能,发热时的处理方式可能与健康儿童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