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扩张症的症状是什么
胆管扩张症常见症状包括:一、腹痛,多在右上腹或上腹部,可为持续隐痛或间歇绞痛,因胆管扩张致压力升高刺激神经纤维,儿童表述不清但会烦躁哭闹,需与术后粘连痛鉴别;二、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右上腹或上腹部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界清、有活动度,由胆管异常扩张形成,在儿童中更易触及,其大小质地随病情变化,突然增大伴腹痛加剧需警惕严重并发症;三、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粪便变浅,因胆汁排泄受阻反流入血致胆红素升高,程度与胆管梗阻及炎症相关,新生儿及婴幼儿黄疸需积极处理,还需与肝脏疾病所致黄疸鉴别;四、其他症状,合并感染时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儿童易出现高热惊厥,还会因胆汁排泄异常致胃肠道蠕动紊乱而恶心、呕吐,儿童频繁呕吐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生长发育,成人可能体重下降。
一、腹痛
腹痛是胆管扩张症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可为持续性隐痛,也可能是间歇性发作的绞痛。这是由于胆管扩张,胆管内压力升高,刺激胆管壁的神经纤维所导致。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疼痛性质,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腹痛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成人对疼痛感知和表述相对准确,而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和医生通过观察其行为、表情等进行判断。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痛还需与术后粘连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疼痛相鉴别。
二、腹部肿块
部分胆管扩张症患者可在右上腹或上腹部触及肿块。肿块通常表面光滑,边界较清晰,可有一定的活动度。肿块的形成是因为胆管的异常扩张,使得局部形成囊性肿物。在婴儿及儿童患者中,腹部肿块可能较为明显,因为其腹壁相对较薄,容易触及。肿块的大小和质地可能会随着病情发展有所变化,例如在胆管炎症发作时,肿块可能因胆汁排出不畅而增大、质地变硬,炎症缓解后肿块可能缩小。若肿块突然增大且伴有腹痛加剧等情况,需警惕胆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三、黄疸
黄疸也是胆管扩张症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样。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胆管扩张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反流入血,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黄疸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巩膜黄染,而严重者全身皮肤可呈深黄色。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情况与胆管梗阻程度及是否存在炎症等因素相关。如果胆管梗阻持续不缓解,黄疸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若梗阻有所改善,黄疸可能会减轻。对于新生儿及婴幼儿,黄疸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所以一旦发现需积极评估和处理。对于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黄疸还需与肝脏疾病本身导致的黄疸进行鉴别诊断。
四、其他症状
1.发热:当胆管扩张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发热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在胆管内滋生繁殖,引发炎症反应,释放致热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儿童发热可能比成人更为明显,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发热的热型可能多样,可为稽留热、弛张热等,具体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种类。
2.恶心、呕吐:胆管扩张引起胆汁排泄异常,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在腹痛发作时加重,影响患者营养摄入。对于儿童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长期恶心、呕吐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重,成人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