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
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原因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前者因孕期hCG升高刺激甲状腺致TSH反馈性降低,多在孕早期轻度偏低;后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产后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其对孕妇可致妊娠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甲状腺危象等,对胎儿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增加生长受限及早产流产风险。诊断靠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及甲状腺超声。治疗上,生理性通常无需药物,定期监测;病理性以抗甲状腺药物为主,特殊情况可手术。特殊人群如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高龄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孕妇,需更密切筛查、监测及多学科管理。
一、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原因
1.生理性原因:孕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hCG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的α亚单位相同,且β亚单位结构相似,因此hCG对甲状腺有刺激作用,可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反馈性抑制TSH分泌,导致TSH水平降低,一般多发生在孕早期,多为轻度偏低。
2.病理性原因: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Graves病,体内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TRAb),该抗体模拟TSH的作用,刺激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抑制TSH分泌,导致TSH偏低。此外,产后甲状腺炎在孕期也可能有所表现,疾病初期甲状腺滤泡被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甲状腺毒症,出现TSH偏低。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甲状腺炎症,甲状腺滤泡被破坏,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释放入血,引起TSH降低,患者常伴有颈部疼痛等症状。
二、孕妇促甲状腺激素偏低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概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
易发生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过多使心脏负荷加重,长期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可能引起甲状腺危象,这是一种严重的甲状腺毒症加重的综合征,在应激等情况下可诱发,危及孕妇生命。
2.对胎儿的影响:
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孕早期胎儿甲状腺尚未发育成熟,其甲状腺激素主要依赖母体供应,若母体TSH偏低,甲状腺激素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
增加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胎盘血管床发育可能受影响,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生长受限。
早产、流产风险增加,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引起母体免疫系统异常,干扰胚胎着床和发育,增加早产、流产的发生率。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血清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一般孕早期TSH参考范围为0.12.5mIU/L,孕中期为0.23.0mIU/L,孕晚期为0.33.0mIU/L,若低于相应孕周参考范围下限,同时FT4、FT3升高,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若TSH降低,FT4、FT3正常,可能为亚临床甲亢。
自身抗体检测: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RAb阳性对Graves病诊断有重要意义;TPOAb和TgAb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
2.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可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了解有无甲状腺肿大、结节等病变,有助于病因诊断。
四、治疗措施
1.对于生理性TSH偏低: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多数孕妇在孕中期随着hCG水平下降,TSH可逐渐恢复正常。
2.对于病理性TSH偏低:
药物治疗:若为Graves病等导致的甲亢,常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但药物剂量需根据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孕周进行个体化调整。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药物过敏等特殊情况的孕妇,一般在孕中期(1327+6周)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孕妇:此类孕妇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在备孕前或孕早期就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孕期更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增加检查频率,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孕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紊乱,影响母儿健康。
2.对于高龄孕妇:高龄本身就是多种孕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在高龄孕妇中也更为常见。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代谢调节能力减弱,甲状腺功能紊乱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可能更显著。所以高龄孕妇发现TSH偏低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严格遵医嘱治疗和监测,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精神因素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3.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会使原有病情更复杂,增加治疗难度和母儿不良结局的风险。因此,这类孕妇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产检,关注甲状腺功能及其他疾病指标的变化,以保障孕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