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脉管炎。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全身微血管和大血管的病变。在血管方面,高血糖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同时,高血糖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的完整性,使血管内膜变得粗糙,为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创造条件。
脉管炎主要是指血管壁的炎症和血栓形成,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出现上述病变时,就容易引发下肢脉管炎,导致下肢缺血,出现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初期患者可能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因下肢缺血疼痛而被迫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缓解,即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持续存在,尤其是在夜间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出现下肢皮肤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