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区别
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区别在于病因,前者无器质性病变,后者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两者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
1.原发性痛经
定义: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病因: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症状:原发性痛经在经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开始,呈阵发性,持续2~3天后可自行缓解,少数可持续1~2周。
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为目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口服避孕药、中医中药等。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缓解痛经有一定帮助,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休息等。
2.继发性痛经
定义: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等。
病因:继发性痛经的发生与盆腔器质性疾病有关。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期间也会发生脱落、出血,但这些血液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起痛经。
症状:继发性痛经的症状通常比原发性痛经更严重,疼痛可持续较长时间,且进行性加重。此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月经异常、性交痛、不孕等。
治疗:继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盆腔炎性疾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总之,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如果痛经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调适也对缓解痛经有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