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干槽症症状
拔牙干槽症有疼痛、创口异常、其他伴随症状等表现,儿童发生率相对低但需家长密切观察,女性特殊时期、有特定病史人群风险高,生活方式不当易增加风险,其疼痛多在拔牙后2-3天剧烈且难用止痛药缓解,创口可见血凝块异常、有腐臭味,部分伴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一、疼痛症状
拔牙干槽症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通常在拔牙后23天出现,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的止痛药物往往难以缓解。这是因为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发生脱落或溶解,使牙槽骨暴露,受到外界刺激后引发剧烈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干槽症患者会首先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二、创口异常表现
1.创口外观: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可能缺失或异常,正常拔牙创口的血凝块应该是完整覆盖创口的,而干槽症患者的创口可见牙槽窝内血凝块部分脱落或完全消失,牙槽骨壁暴露,创口呈灰白色。这是由于血凝块的保护作用丧失,牙槽骨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细菌等因素的影响。
2.创口异味:患者可感觉到拔牙创口有明显的腐臭味。这是因为创口内的坏死组织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了有异味的物质。
三、其他伴随症状
1.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拔牙侧的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这是因为创口感染后,炎症通过淋巴系统扩散,引起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约30%左右的干槽症患者会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2.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干槽症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感染较重,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不过这种全身症状相对较少见,多数患者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创口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拔牙后发生干槽症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有拔牙史且创口愈合不佳、本身患有口腔局部炎症等病史的人群,再次拔牙时发生干槽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升高。在生活方式方面,拔牙后不注意口腔卫生、过早漱口或刷牙导致血凝块脱落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