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颅内出血症状
新生婴儿颅内出血症状多样,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等相关,有意识状态改变、呼吸改变、颅内压增高表现、眼征、肌张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同类型如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轻病重者有相应症状)、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产伤性,有急性大量和慢性少量不同表现),早产儿发生风险高且需密切观察、及时检查及护理以减少不良影响。
一、一般症状表现
新生婴儿颅内出血的症状表现多样,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因素相关。常见的有意识状态改变,如过度兴奋、嗜睡甚至昏迷等。过度兴奋的婴儿可能出现易激惹、烦躁不安,肢体抖动等情况;而嗜睡的婴儿表现为睡眠时间过长,不易唤醒。
二、神经系统症状
1.呼吸改变:出血量较多时可能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节律不规则,如呼吸急促、暂停或减慢等。这是因为颅内出血后颅内压变化,对呼吸中枢产生压迫或干扰,影响了正常的呼吸调控机制。
2.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隆起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由于颅内出血后血液积聚,颅内压升高,使得婴儿的前囟张力增加而隆起。同时,可能出现频繁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
3.眼征:部分患儿可出现凝视、斜视等眼部异常。例如双眼固定看向一侧,这是由于颅内出血累及了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团或相关神经传导通路。还有瞳孔改变,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提示颅内出血可能已经影响到了瞳孔的神经调节机制。
4.肌张力改变:早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随着病情发展,若出血量较大或出血部位关键,可能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肌张力的改变是由于颅内出血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调控。
三、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特殊表现
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轻度出血可能无明显症状,较重者可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如呼吸不规则、惊厥等。由于早产儿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存在胚胎生发基质,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发生出血,进而破入脑室内。
2.硬脑膜下出血:多见于产伤性颅内出血,足月儿相对多见。急性大量出血者可在出生后数小时或1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进行性恶化,如意识障碍加重、惊厥频繁等;慢性少量出血者可能表现为头围增大、抽搐、贫血等。这是因为产伤导致硬脑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
四、特殊人群(早产儿等)的相关特点
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早产儿的脑发育尚未成熟、脑室周围生发基质脆弱等因素有关。在护理早产儿时,更要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表现,因为早产儿对颅内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一旦发现疑似颅内出血的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超声、头颅CT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程度减少颅内出血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维持早产儿的内环境稳定,提供适宜的护理环境,降低进一步损伤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