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紧急避孕药原理
72小时紧急避孕药主要通过抑制排卵(利用负反馈机制减少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使内膜提前进入分泌期且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改变输卵管功能(影响蠕动致受精卵运行与内膜发育不同步)来达到避孕目的;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青春期少女和40岁以上女性应尽量避免,此药针对女性,长期吸烟女性服用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患有严重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一、抑制排卵
72小时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一般为大量孕激素,它可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使垂体分泌的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减少。促卵泡生成素减少会影响卵泡的生长和发育,使其无法达到成熟并排卵;促黄体生成素的降低则不能引发排卵所需的LH峰,从而抑制排卵过程。例如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服用紧急避孕药,可干扰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卵,避免卵子排出与精子结合。
二、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
紧急避孕药能使子宫内膜提前进入分泌期,并且使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腺体分泌不良、间质蜕膜样反应差等。这样的子宫内膜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即使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由于子宫内膜不具备适宜的着床条件,受精卵也难以成功着床并继续发育。研究表明,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可使受精卵着床几率显著降低。
三、改变输卵管功能
药物可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使输卵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运行速度与子宫内膜的发育不同步。受精卵可能会提前或延迟到达子宫腔,而此时的子宫内膜可能不适合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如使受精卵过快到达子宫腔,子宫内膜还未做好接受受精卵的准备;若延迟到达,子宫内膜可能已不适合受精卵着床。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方面:青春期少女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生殖内分泌系统也不够稳定,服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对其内分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月经紊乱等问题,应尽量避免使用,建议采取其他可靠的避孕方式。而40岁以上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服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进一步干扰内分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也不建议使用。
2.性别方面:紧急避孕药主要是针对女性设计的,男性不存在相关使用情况。
3.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女性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为吸烟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同时也会对血管等造成损害。饮酒也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服用紧急避孕药期间应避免饮酒。
4.病史方面:患有严重肝脏疾病的女性,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服用紧急避孕药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影响肝功能,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女性,紧急避孕药中的激素成分可能会影响血压、血脂等,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需遵医嘱决定是否使用。此外,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服用后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也需要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