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治疗方式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多样,需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低危、预期寿命短或身体差患者可观察等待或主动监测,定期做PSA检测等。手术治疗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预期寿命大于10年且身体好的局限性患者,有多种手术方式;姑息性手术用于缓解晚期患者症状。放射治疗分内外照射,外照射适用于各期,内照射适用于低危局限性患者。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雄激素水平或阻断结合抑制癌细胞,用于转移或局部晚期辅助治疗。化疗用于激素抵抗性患者。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依身体状况和预期寿命选治疗,合并其他疾病或有过敏史患者治疗前要综合评估、告知医生,以调整方案、选替代药物。
一、观察等待与主动监测
1.适用人群:对于低危前列腺癌、预期寿命较短或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积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观察等待或主动监测。例如,年龄较大(如80岁以上)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及其他激进治疗可能带来更高风险的患者。
2.具体措施:定期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直肠指检(DRE)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检查,密切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若肿瘤进展缓慢,可维持当前观察状态;一旦发现肿瘤有进展迹象,如PSA快速升高、DRE发现前列腺结节变化等,则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二、手术治疗
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预期寿命大于10年、身体状况良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例如,年龄在6070岁之间,无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操作视野直接,但创伤相对较大;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则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和灵活性。
2.姑息性手术:
适用人群:主要用于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症状,如因肿瘤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的患者。
手术方式:常见的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通过切除部分前列腺组织,改善患者排尿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放射治疗
1.外照射放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后辅助治疗。如年龄较大且有轻度心肺功能障碍,无法承受手术创伤的患者。
治疗原理:利用高能射线从体外对前列腺肿瘤进行照射,杀死癌细胞。常见的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适形放疗(IMRT)等,IMRT能更精准地将高剂量射线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内照射放疗(近距离放疗):
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低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如肿瘤分期较早、PSA水平较低的患者。
治疗原理: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前列腺组织内,通过持续释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方法能在肿瘤局部获得较高剂量的照射,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四、内分泌治疗
1.原理: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雄激素,内分泌治疗通过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或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药物种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可抑制睾丸分泌睾酮,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
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恩杂鲁胺等,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雄激素的作用。
3.适用人群:适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五、化疗
1.适用人群:主要用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患者,即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患者。
2.常用药物:多西他赛、卡巴他赛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和预期寿命。对于身体较弱、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患者,观察等待或内分泌治疗可能是较为合适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影响生活质量。例如,85岁以上且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和化疗的风险较高,应谨慎选择。
2.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手术和化疗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在治疗前需对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如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放疗可能会增加心肌损伤风险,需与心内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调整放疗剂量和方式。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可能影响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3.有过敏史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如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前,需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若对某种药物过敏,医生会选择替代药物,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