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去除或拮抗雄激素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疗法。其治疗方法有手术去势、药物去势、抗雄激素治疗及雌激素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在不同阶段视情况使用,转移性前列腺癌确诊后应尽快开展。疗程上,局限性辅助治疗通常624个月,转移性多持续治疗或探索间歇性治疗。该疗法存在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需对应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合并其他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时要综合评估并注意调整方案与剂量。
一、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通过去除或拮抗体内雄激素活性作用,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治疗方法。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高度依赖雄激素,内分泌治疗旨在降低雄激素水平或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结合,达到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
二、治疗方法
1.手术去势:通过手术切除双侧睾丸,可迅速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效果确切。此方法适用于多数患者,尤其适合预期寿命较长、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可能较差的患者。但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可能出现阴囊切口相关并发症等。
2.药物去势: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GnRHa,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降低睾酮水平。药物去势避免了手术创伤,且停药后睾酮水平可逐渐恢复。然而,使用初期可能出现睾酮水平短暂升高,即“flare现象”,可能导致病情一过性加重,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抗雄激素治疗:通过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如比卡鲁胺、恩杂鲁胺等,阻断雄激素与前列腺癌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可单独使用(适用于部分低瘤负荷患者),也可与去势治疗联合应用(即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提高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抗雄激素药物抵抗等问题。
4.雌激素治疗:雌激素可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降低睾酮水平。但因其可能导致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目前较少单独使用,仅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不能耐受其他治疗方式时谨慎选用。
三、治疗时机
1.局限性前列腺癌:对于部分不适合手术或放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如高龄、身体状况差等,可考虑内分泌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手段。也可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和局部复发风险;术后或放疗后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清除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治愈率。
2.转移性前列腺癌:一旦确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应尽快开始内分泌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四、治疗疗程
1.局限性前列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疗程通常为624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分级、PSA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一般来说,高危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疗程。
2.转移性前列腺癌:通常需持续进行内分泌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探索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即治疗一段时间后暂停,待疾病进展时再恢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能延缓雄激素抵抗的发生,但该方法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五、不良反应及处理
1.性功能障碍:几乎所有内分泌治疗方法都会导致性欲减退和勃起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通过心理咨询、性康复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西地那非等改善勃起功能的药物。
2.骨质疏松:雄激素缺乏会导致骨量丢失,增加骨折风险。患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3.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肥胖、血糖异常、血脂紊乱等。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糖、调脂药物进行治疗。
4.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尤其是使用雌激素治疗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评估心血管风险,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必要时请心血管内科医生会诊,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选择内分泌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评估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若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恶性肿瘤,需综合考虑两种肿瘤的治疗方案相互影响。例如,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与内分泌治疗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谨慎选择和调整治疗顺序。
3.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经肝脏或肾脏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根据肝肾功能指标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例如,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不适合使用某些经肝脏代谢的抗雄激素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