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的分度及检查方式
子宫脱垂的分度和检查方式,子宫脱垂依POPQ分期法分为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宫颈达处女膜缘)、Ⅱ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Ⅳ度(整个子宫完全脱出阴道口外),不同分度症状各异且受年龄、生活方式、分娩史等因素影响;检查方式包括妇科检查(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观察外阴、增加腹压判断脱垂程度等)、POPQ分期检查(测量阴道内6个点与处女膜关系等指标准确判断)、超声检查(经阴道观察子宫等结构及有无病变)、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和尿道功能,针对有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评估(用盆底肌电图评估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和协调性),不同检查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及年龄段患者。
一、子宫脱垂的分度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目前临床上多采用POP-Q分期法,将子宫脱垂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1.Ⅰ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宫颈。此阶段患者症状通常较轻,可能仅有轻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年龄方面,多见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松弛的老年女性,也可见于分娩后盆底肌尚未完全恢复的年轻女性。生活方式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会增加发病风险。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更易出现。
2.Ⅱ度:轻型为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此时患者会明显感觉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在行走、劳动、下蹲或排便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休息后可能自行回缩。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较差,恢复能力弱,脱出的肿物可能不易回缩。年轻患者若不注意休息和盆底肌锻炼,病情可能进展。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导致长期咳嗽,以及习惯性便秘的患者,会加重病情。
3.Ⅲ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患者会感到肿物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缩,行动极为不便,还可能伴有排尿、排便困难,如尿频、尿急、尿潴留、便秘等。老年患者由于盆底组织萎缩严重,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治疗相对复杂。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容易导致脱出的子宫发生感染、溃疡等情况。多次盆腔手术史的患者,盆底结构破坏严重,也易发展至此阶段。
4.Ⅳ度:整个子宫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这是最严重的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行走困难,长期摩擦还可能导致子宫颈和阴道黏膜增厚、角化,甚至出现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此阶段多见于老年体弱、长期忽视病情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如果是先天性盆底发育不良且未及时干预,也可能发展到这种程度。
二、子宫脱垂的检查方式
1.妇科检查:患者需排空膀胱后取膀胱截石位,医生首先观察外阴情况,看有无肿物脱出、脱出的部位和程度。嘱患者用力屏气增加腹压,以判断子宫脱垂的最大程度,并注意观察有无阴道前后壁膨出、会阴陈旧性裂伤等情况。触摸宫颈和宫体的位置、大小、质地,评估子宫的活动度。此检查对于各年龄段女性都是基础且重要的检查方法,但对于老年患者,动作需轻柔,避免因组织脆弱造成损伤。对于有阴道炎症的患者,检查前应先治疗炎症,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和加重感染。
2.POP-Q分期检查:这是一种量化的评估方法,通过测量阴道内6个点(Aa、Ba、C、D、Ap、Bp)与处女膜的关系以及阴裂长度(gh)、会阴体长度(pb)和阴道总长度(TVL)等指标,来准确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和分期。该检查需要专业医生操作,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精确的依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测量数据解读可能会因盆底组织的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老年患者的阴道总长度可能相对较短。
3.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子宫、附件及盆底结构的情况,了解子宫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合并其他盆腔脏器的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对于肥胖患者或妇科检查无法准确判断的情况,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孕妇也可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子宫脱垂情况,但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4.尿动力学检查:对于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子宫脱垂患者,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该检查对于老年女性和多次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尤为重要,有助于全面了解病情。
5.盆底肌功能评估:通过盆底肌电图等方法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协调性。了解盆底肌的功能状态对于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年轻患者如果盆底肌功能尚可,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老年患者盆底肌功能较差,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盆底肌功能评估可以发现神经损伤对盆底肌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