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常见症状有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发热及吃奶差、呕吐、腹胀等,症状轻重不一,严重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留下后遗症,需及时就医治疗。
1.黄疸:大多数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黄疸颜色可为浅黄色、橘黄色,甚至金黄色。
2.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会导致宝宝出现贫血症状。如果贫血严重,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
3.肝脾肿大:由于胆红素的沉积,宝宝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
4.胆红素脑病: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可能会进入大脑,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导致宝宝出现嗜睡、尖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5.发热: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通常为低热,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致热源有关。
6.其他:宝宝还可能出现吃奶差、呕吐、腹胀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新生儿溶血症都会出现上述症状,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如果母亲是O型血,而胎儿是A型或B型血,或者母亲是Rh阴性血,而胎儿是Rh阳性血,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及时进行胆红素监测和干预。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需要及时进行蓝光治疗,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如果宝宝出现贫血、黄疸持续时间过长、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对于有新生儿溶血症风险的宝宝,医生可能会在产前进行一些检查和干预,以降低溶血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对于已经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治疗,以保障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