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与增加运动,饮食调整要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计划,增加运动需达一定时长并选合适方式;要定期自我监测血糖,根据情况确定频率;还需定期到医院做专业检查评估病情并调整方案,综合管理相关指标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年轻男性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选择较剧烈的运动方式,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慢跑;而老年女性糖尿病前期患者则更适合每周进行5次左右、每次20-30分钟的快走。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以避免低血糖发生。
血糖监测
自我监测: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可使用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监测,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来说,糖尿病前期患者可每周监测2-4次,分别在空腹、餐后2小时等时间点。对于有家族病史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儿童糖尿病前期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监测频率和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采血对儿童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
定期随访
专业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等,评估病情进展。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糖尿病病史家族史的人群,随访频率应适当增加。例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糖尿病相关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血压、血脂等指标,因为糖尿病前期往往伴随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综合管理这些指标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