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因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内G6PD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发生溶血。患者通常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3天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如G6PD活性测定)。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支持治疗、输血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氧化剂、注意饮食和用药、婚前检查等。
1.病因:G6PD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内G6PD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从而发生溶血。
2.症状:通常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3天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如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腰痛、黄疸、贫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酸中毒、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如G6PD活性测定)可确诊。
4.治疗:
去除诱因: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
支持治疗: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控制急性溶血并发症。
输血:严重贫血或溶血危象时需输血。
其他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等。
5.预防:
避免接触氧化剂:避免使用磺胺类、呋喃类、萘啶酸等药物,避免使用樟脑丸、龙胆紫等。
注意饮食:禁食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感染。
婚前检查:G6PD缺乏症患者应进行婚前检查,指导生育。
6.注意事项:
有蚕豆病家族史者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避免感染。
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萘啶酸等。
女性患者在G6PD缺乏症未治愈前应避免怀孕,尤其是在蚕豆病发作季节。
患者在感染、服用氧化性药物或接触氧化性物质后,应及时就医。
总之,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应避免接触氧化剂,注意饮食和用药,定期就医检查,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