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有哪些症状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有完全型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治疗方法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剂和手术治疗等。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有控制血压、手术治疗等。脑卒中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定期体检。
1.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
完全型脑梗死:起病6小时内病情即可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完全。
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在3周内恢复。
2.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多数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最为常见。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一侧,呈凝视病灶侧,颅内压升高时,眼球运动受限,出现典型的“凝视瘫肢”。
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半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烦躁不安、意识模糊,重者昏迷。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凯尔尼格征阳性。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及尿量等,及时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鼻饲管、导尿管的护理。
2.特殊治疗
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选择性溶解血栓,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
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
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患者。
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
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等。
脑卒中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2.戒烟限酒。
3.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谷类食物。
4.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5.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脑卒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庭成员也应该学习一些脑卒中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