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失语针灸治疗的方法
脑梗失语针灸选穴遵循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对语言中枢相关脑区认识,常用廉泉等穴位,针刺操作有不同方法,疗程与频率有规定,且常需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配合,针灸改善脑部气血运行为语言恢复创条件,结合康复训练促语言功能恢复。
一、选穴原则
脑梗失语的针灸选穴多遵循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对语言中枢相关脑区的认识来选取穴位。一般会选取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经络上的穴位,如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等经络上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廉泉、金津、玉液、通里、哑门、风池等。廉泉穴位于颈部,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是治疗失语的经验效穴;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穴位,可宁心开窍;哑门穴在项后,第1颈椎下,风府穴下,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二、针刺操作方法
1.廉泉穴:针尖向舌根方向斜刺0.5-0.8寸,采用提插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提插补泻中,补法是轻插重提,泻法是重插轻提,平补平泻则是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2.金津、玉液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次每穴出血1-2滴,具有清热通络、开窍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实证失语。
3.通里穴:直刺0.3-0.5寸,行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频率慢为补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为泻法。
4.哑门穴:针尖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防止损伤脊髓等重要结构。
5.风池穴:向对侧眼内角方向斜刺0.8-1.2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可疏散风邪、通络开窍。
三、疗程与频率
一般来说,每周针刺2-3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需适当调整。例如,老年患者体质相对较弱,针刺手法宜轻;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月经异常;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严格评估针刺出血风险,必要时可减少针刺出血类穴位的使用或调整操作手法;有脑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要详细评估针刺部位与手术部位的关系,防止发生意外。
四、综合治疗配合
针灸治疗脑梗失语常需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包括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通过针灸改善脑部气血运行,为语言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再结合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逐步恢复。例如,在进行发音训练时,患者可在针灸后配合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如从简单的单音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词、短句的发音训练,两者相互协同,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