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关键是补液,先补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改5%葡萄糖溶液等,量依情况定;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依血糖调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钾,依血钾补钾;处理诱因及并发症,如感染、脑水肿等,需综合患者整体情况个体化治疗,密切监测调整措施以提效果降风险。
补液治疗:是治疗的关键环节。迅速补充大量液体以纠正脱水是首要任务。一般先补充生理盐水,若血糖降低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补液量需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心肾功能等情况来确定,通常可按体重的10%-12%估计总失水量,在最初的1-2小时内可快速输入1000-2000ml生理盐水,随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等调整补液速度和量。对于老年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需密切监测补液过程中的心肺功能变化,防止补液过快过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胰岛素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的方式。常用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每小时0.1U/kg体重给予,使血糖逐步下降,每1-2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可将补液改为5%葡萄糖溶液并加入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对于有严重感染、大手术等应激情况的患者,需注意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同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低血糖风险。
纠正电解质紊乱:由于患者存在脱水和高血糖状态,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情况适当补充钾盐。一般在血钾低于3.5mmol/L时开始补钾,血钾在3.5-5.0mmol/L时,可在补液中加入氯化钾;血钾低于3.5mmol/L时,需静脉补充钾剂,但要注意补钾速度和浓度,避免血钾升高过快或过高。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补钾时更要谨慎,密切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
处理诱因及并发症:积极寻找并治疗诱因,如感染等。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肝肾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水肿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护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总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