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和荨麻疹有什么区别
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儿童青少年易发病,好发暴露部位,表现为纺锤形风团样丘疹等;荨麻疹由多种因素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表现为风团等。丘疹性荨麻疹据典型表现等初步诊断,对症止痒等治疗;荨麻疹据风团等特点诊断,去除诱因等治疗,儿童用药需考虑相关因素。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螨虫、跳蚤、蚊子等叮咬人体后,其唾液等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儿童及青少年相对更易发病,常因皮肤接触昆虫及昆虫分泌物而诱发。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Ⅰ型超敏反应等多种免疫机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食物(如鱼虾、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
二、临床表现
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躯干等,皮疹多为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或丘疱疹,瘙痒较为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皮疹通常持续1-2周后消退,但易复发,儿童因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更易接触昆虫,发病后瘙痒可能更剧烈,影响睡眠等生活质量。
荨麻疹:皮疹表现为风团,大小形态不一,颜色可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可伴有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各年龄段患者临床表现差异主要在于儿童可能因瘙痒更易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而成年患者可能因接触特定诱因后发病表现更具个体差异。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根据典型的纺锤形风团样丘疹,好发于暴露部位,有昆虫叮咬史等可初步诊断,需与水痘等疾病鉴别,水痘皮疹除了有丘疹、水疱外,还有结痂等不同时期皮疹同时存在,且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荨麻疹:主要根据典型的风团表现及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诊断,需与荨麻疹性血管炎鉴别,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风团持续时间长,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病理检查可见血管炎表现。
四、治疗原则
丘疹性荨麻疹:以对症止痒为主,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若瘙痒剧烈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要注意环境清洁,消灭蚊虫等,儿童使用药物时需选择儿童适用剂型,注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荨麻疹:首先要去除诱因,然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严重出现休克等情况需立即抢救,儿童在选择抗组胺药物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范围,避免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