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分钟,其心电图特点包括心率<60次/分钟、P波符合窦性P波特点、P-R间期在0.12-0.20秒、QRS波群形态时限一般正常,ST-T段一般无特异性改变,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心脏疾病史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需分别关注相应情况。
心率: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心率范围有所差异,儿童心率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成人水平,如新生儿正常心率可在120-140次/分钟,而成人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钟,当成人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钟且符合窦性心律起源时即可判定为窦性心动过缓。
P波:P波形态符合窦性P波的特点,即Ⅰ、Ⅱ、aVF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P波的时限一般在0.08-0.11秒之间,P波形态反映了窦性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在窦性心动过缓时,P-R间期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其长度不受心率减慢的明显影响,但会因心率的变化而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该区间。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时限一般正常,时限<0.12秒。其形态正常提示心室除极过程无明显异常,与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主要影响心率不同,心室除极的电活动通常不受窦性心动过缓的直接干扰,但如果存在其他心脏病变,可能会影响QRS波群的形态。
ST-T段:ST段和T波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因心率减慢导致心肌供血相对变化而出现轻微改变,不过通常这种改变不具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动过缓时更需关注ST-T段的变化,因为心率减慢可能影响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而对于无基础病史的人群,单纯窦性心动过缓时ST-T段多无明显异常。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窦性心动过缓需关注其年龄阶段,新生儿期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与胎儿期适应宫外环境等因素有关,但需排除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疾病;老年人群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心脏的整体功能;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如妊娠期,窦性心率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一般妊娠期窦性心率稍快,若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也需排查原因;有心脏疾病史的人群,如心肌病、心肌炎等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要警惕基础疾病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