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要如何治疗
小儿高血压的应对包括一般治疗(从饮食、运动、作息方面调整)、病因治疗(针对继发性高血压的不同病因处理)、药物治疗(谨慎选药,非药物无效时才用且考虑小儿因素)以及监测与随访(定期监测血压并随访评估治疗效果等)来控制血压及保障小儿健康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对于小儿高血压,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摄入量应小于3克。同时保证充足的钾、钙、镁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等。例如,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富含钙的牛奶等。要控制体重,避免超重或肥胖,因为肥胖是小儿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
运动方面:鼓励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还能帮助控制体重,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适合小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避免过度劳累。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因年龄而异,婴幼儿一般需12-16小时,学龄儿童需9-12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血压的稳定。
二、病因治疗
1.继发性高血压的处理
小儿继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如由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需针对具体的肾脏疾病进行治疗,若是肾小球肾炎等,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来控制肾脏炎症,保护肾功能,从而改善高血压状况;对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需要通过介入或手术等方法解除血管狭窄等问题;内分泌性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需要进行相应的肿瘤切除等治疗;对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等心血管结构异常引起的高血压,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矫正畸形。
三、药物治疗
1.药物选择原则:小儿高血压药物治疗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才考虑药物。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小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一般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但要注意不同药物的适用年龄范围,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药物。例如,ACEI类药物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要严格评估,因其可能对儿童的肾脏等器官有一定影响;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四、监测与随访
1.血压监测:定期监测小儿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可以在家中使用合适的儿童血压测量设备进行监测,同时也要定期到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测量,以便准确掌握血压波动。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随访: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小儿的生长发育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反应,调整生活方式建议和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小儿高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同时关注小儿在生长过程中的其他健康问题。例如,随访时要检查小儿的肾功能、心脏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