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出现蛋白尿吗
糖尿病有可能出现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高血糖致肾小球损伤致蛋白尿,分早期微量白蛋白尿、中期显性蛋白尿、晚期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等阶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患者有不同情况,长期高血糖、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长期严格控糖是预防关键。
糖尿病肾病导致蛋白尿的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高血糖是关键因素。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受损,使得原本不能或很少通过滤过膜的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从而出现蛋白尿。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等表现。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的不同阶段表现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能仅能发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处于正常高值到200μg/min之间(正常情况下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小于30μg/min)。此时如果能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病情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蛋白尿有减少甚至消失的可能。
中期: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会逐渐增多,尿中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μg/min,临床上可出现显性蛋白尿,尿液外观可能无明显特殊改变,但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患者可能会伴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乏力等,但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晚期:到了糖尿病肾病晚期,蛋白尿进一步增多,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超过0.5g/24h,同时可伴有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出现血肌酐升高等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一系列表现,病情较为严重,可逐渐进展为肾衰竭。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患者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年龄: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病情进展可能有自身特点,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因为高血糖对儿童肾脏的损害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的风险相对较高,且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糖尿病出现蛋白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特别关注血糖、蛋白尿等情况的变化。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进而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已经出现蛋白尿的患者需要低盐饮食;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不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控制,所以患者需要戒烟;过度劳累会增加身体负担,也可能影响病情,患者需要合理休息。
病史: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病史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的概率明显升高。所以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长期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出现蛋白尿的关键措施之一,如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