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是什么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需依据血糖指标(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需考虑,部分高于3.9mmol/L也可能出现症状,老年患者血糖轻度降低易现症状)和症状表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中枢神经症状)诊断,治疗原则为立即纠正低血糖(意识清者口服碳水化合物,意识不清者静脉注射葡萄糖)、寻找诱因并处理(调整降糖方案、排查其他诱因)、预防复发(加强血糖监测、个体化健康指导)
一、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
1.血糖指标: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需考虑低血糖可能,但部分患者血糖高于3.9mmol/L仍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称为低血糖症。
不同糖尿病患者个体情况有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调节功能下降,血糖轻度降低(如血糖在4-5mmol/L左右)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需密切关注。
2.症状表现: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与成人不同的表现,因其表达能力有限,需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
中枢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或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枢神经症状出现时更需及时诊断处理,因为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改变等情况。
二、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治疗原则
1.立即纠正低血糖:
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于意识清楚、能口服的患者,可给予含糖食品,如糖果、含糖饮料等,快速提升血糖。儿童患者应选择适合儿童口味且容易口服的含糖制剂,以保证能顺利摄入糖分纠正低血糖。
静脉注射葡萄糖:对于意识不清、不能口服的患者,需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一般为20-40ml,快速纠正低血糖状态。老年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时需注意注射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脏等不适。
2.寻找诱因并处理:
调整降糖方案:如果是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低血糖,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或用药时间。例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重新评估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时间,考虑患者的饮食、运动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调整降糖方案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排查其他诱因:如是否存在饮食摄入不足、剧烈运动等情况。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的患者,需指导其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保证饮食摄入的均衡和运动的适度,避免因饮食和运动因素导致低血糖再次发生。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同时治疗基础疾病,以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3.预防复发:
加强血糖监测:指导患者规律监测血糖,尤其是在调整降糖方案初期、运动前后、饮食改变时等易发生低血糖的时段。儿童患者的家长需协助做好血糖监测记录,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例如,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在运动指导上需避免剧烈运动,选择适合的轻中度运动方式;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的年轻患者,需强调规律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低血糖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