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是怎么回事
肾阳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阳气虚衰,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小便异常等,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防治可从生活方式调整(适度运动、作息规律、饮食调理)和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针灸推拿)入手
一、肾阳虚的定义
肾阳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阳气虚衰,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年老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
二、肾阳虚的主要表现
1.畏寒怕冷:患者常感怕冷,比常人更易出现肢体发凉等情况,尤其在寒冷环境中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肾阳不足,机体温煦功能减弱,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自身机能衰退,肾阳虚表现更突出,而年轻女性若长期过度节食减肥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损伤肾阳出现畏寒表现。
2.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感觉酸软无力,这是由于肾主骨,肾阳不足则骨骼失于温养,男性若有长期频繁性生活史,易损伤肾阳导致腰膝酸软,女性在产后若调理不当,也可能出现肾阳虚而腰膝酸软。
3.性功能减退:男性可表现为阳痿、早泄等;女性可见性欲减退等,这是因为肾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肾阳不足影响生殖功能的正常发挥,有既往生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肾阳虚导致的性功能减退问题。
4.小便异常:可出现小便清长、夜尿增多等,肾主水液代谢,肾阳不足则水液代谢失常,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更易出现肾阳虚相关的小便异常情况。
三、肾阳虚的中医辨证依据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辨证。望诊可见面色白或黧黑;闻诊可能无特殊异常,但可结合其他表现判断;问诊了解患者怕冷、腰膝酸软等症状及发病诱因等;切诊脉多沉细无力等,医生会综合这些信息判断是否为肾阳虚。
四、肾阳虚的现代医学相关认识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肾阳虚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等有关。例如,肾脏的一些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类似肾阳虚的表现,研究发现,肾阳虚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等多方面功能,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人群,更易出现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增加肾阳虚发生风险。
五、肾阳虚的防治建议
1.生活方式调整
适度运动:适合进行如散步、慢跑、八段锦等运动,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温养肾阳,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适当调整,年轻人可选择强度稍大的运动,老年人则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运动过度损伤正气。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阳气,熬夜会耗伤阳气,长期熬夜人群要逐步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
饮食调理:可适当多吃一些温补肾阳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核桃等,但需注意饮食均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搭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选择温补肾阳食物时要考虑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遵循相应的饮食禁忌。
2.中医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可在中医师辨证论治下使用金匮肾气丸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方剂,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开具,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针灸推拿:通过针刺肾俞、命门等穴位以及推拿相关经络穴位来调节肾阳,针灸推拿需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以保证安全和疗效,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针灸推拿时需特别告知医生,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