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针灸的穴位
网球肘针灸相关内容,包括常用局部穴位(阿是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及远端配穴(合谷穴、外关穴)的作用,针灸操作要点(针刺角度与深度、得气要求),不同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针灸注意事项,以及针灸联合推拿、康复锻炼等其他疗法的建议,以促进网球肘康复。
一、常用穴位及作用
(一)局部穴位
1.阿是穴:即压痛点,是网球肘最敏感的部位,针灸阿是穴可直接针对病变局部进行刺激,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状况,缓解疼痛等症状。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局部经络气血、促进炎症消退等有关,通过针刺阿是穴,能使局部气血流通,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2.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该穴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刺手三里穴对网球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上肢经络气血,缓解肘部疼痛及上肢活动不利等症状。有研究表明,针刺手三里穴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代谢。
3.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等功效,针刺曲池穴对于网球肘引起的肘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调节上肢经络气血,改善局部炎症状态。
(二)远端配穴
1.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针刺合谷穴可通过经络的上下相应关系,调节上肢及肘部的气血运行,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对于网球肘导致的肘部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同时还能调节全身气血状态,辅助改善局部病变。
2.外关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等作用,针刺外关穴可疏通上肢经络气血,对网球肘引起的肘部疼痛、活动不利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促进局部经络气血通畅,减轻炎症反应。
二、针灸操作要点
(一)针刺角度与深度
根据不同穴位的解剖位置和特点来确定针刺角度与深度。例如,针刺阿是穴时,可根据压痛点的深浅,采用直刺或斜刺,深度一般以局部有酸麻胀等得气感为宜;针刺手三里穴时,直刺深度约0.8-1.2寸;曲池穴直刺深度约1-1.5寸;合谷穴直刺深度约0.5-1寸;外关穴直刺深度约0.8-1.2寸。
(二)得气要求
针刺过程中要注重得气,当针刺穴位达到一定深度后,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等得气感,以保证针灸的治疗效果。得气感的产生有助于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局部及全身的气血状态,促进网球肘病变的恢复。
三、不同人群的针灸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肌肉浅薄,在针灸网球肘相关穴位时,要特别注意针刺的深度和力度,尽量采用浅刺、轻刺的方法,避免过度刺激引起患儿不适。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配合针灸治疗,减少因不配合导致的意外情况发生。
(二)孕妇
孕妇应慎用针灸治疗网球肘。因为某些穴位的针刺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反应,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有必要进行针灸,应选择相对安全的穴位,且针刺手法要轻柔,避免刺激过强。
(三)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气血亏虚、经络气血运行相对不畅的情况,在针灸网球肘穴位时,针刺手法可适当采用补法,以扶助正气,促进气血运行。同时,要注意针灸后的保暖,避免老年人因体质较弱而感受外邪,加重病情或引起其他不适。
四、针灸联合其他疗法的建议
(一)与推拿结合
针灸后可配合推拿治疗,推拿可进一步松解肘部紧张的肌肉、肌腱等组织,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状况。例如,推拿时可采用揉按、弹拨等手法作用于肘部及相关肌肉,与针灸起到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促进网球肘的康复。
(二)与康复锻炼结合
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可帮助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巩固针灸治疗的效果。康复锻炼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逐渐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