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需从病情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液体管理(选择补液途径、计算调整补液量)、胰岛素应用护理(给药方式、监测调整血糖)、呼吸道护理(保持通畅、监测功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持清洁)、心理护理(评估状态、给予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以保障患者康复,其中儿童及老年患者因生理特点等需特殊关注相应护理细节
一、病情评估方面
1.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通常显著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甚至更高,持续监测血糖变化能及时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同时监测体温,因患者可能存在感染等情况导致体温异常,体温变化可反映机体炎症等状态。还要监测血压,了解患者循环状况,血压降低可能提示休克等严重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成人更敏感,需更频繁细致监测。
监测心率、呼吸频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呼吸可表现为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心率可能增快,通过监测这些指标能早期发现患者心肺功能变化。
2.意识状态评估
持续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意识状态的变化是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功能衰退等情况,意识状态改变更需警惕,要与基础脑疾病等相鉴别。
二、液体管理方面
1.补液途径选择
优先选择静脉补液,迅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对于成年患者,一般先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在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儿童患者由于血管较细等特点,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注意补液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导致心肺负担过重。
2.补液量计算与调整
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计算补液量,一般轻度脱水患者补液量约为1000~1500ml,中度脱水约1500~3000ml,重度脱水可大于3000ml。但要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等情况动态调整补液量。例如,尿量是重要指标,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在30~50ml以上,若尿量过少,需加快或调整补液速度。老年患者肾功能可能减退,补液时要更谨慎计算,防止补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
三、胰岛素应用护理方面
1.胰岛素给药方式
通常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如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速度。要准确配置胰岛素溶液,保证给药剂量准确。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胰岛素用量,严格按照医嘱给药。
2.血糖监测与胰岛素调整
每1~2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当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时,要防止发生低血糖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对血糖波动耐受性差,更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微调胰岛素剂量。
四、呼吸道护理方面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昏迷患者,要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儿童患者由于气道较窄,更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时力度要适中。
2.呼吸功能监测
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深度及节律,若出现呼吸抑制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存在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呼吸护理更为重要,要加强呼吸道湿化等措施。
五、皮肤护理方面
1.预防压疮
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等减压。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选择合适的减压用品。
2.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为患者擦身,尤其是汗液浸渍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因皮肤问题加重病情。
六、心理护理方面
1.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往往因病情急性发作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儿童患者可能因疾病和住院环境产生恐惧,需要医护人员用更温和的方式进行安抚。
2.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沟通,增强其治疗信心;对于儿童患者,可通过玩具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