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症状
产后出血的常见症状、不同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症状特点以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常见症状有阴道大量流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顺产超500ml、剖宫产超1000ml,有持续或间歇性出血)、休克症状(从早期头晕等发展到典型休克表现)、血凝异常(伤口渗血、血液不凝等);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出血症状特点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子宫软、轮廓不清、流血多)、胎盘因素(部分残留有间歇性流血等)、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阴道立即流鲜红血)、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多部位出血且难止血);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合并慢性病,要密切观察和控制基础病)、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子宫收缩能力弱,要注意休息和观察恶露)、合并妊娠期并发症的产妇(本身出血风险高,要监测指标和积极治疗并发症)需格外注意。
一、产后出血的常见症状
1.阴道大量流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产后出血最明显的症状。阴道流血可表现为持续性出血,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大量出血。顺产产妇可能在胎儿娩出后不久就出现明显的阴道流血,剖宫产产妇则多在术后观察期间发现阴道流血量较多。
2.休克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产妇会出现休克相关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头晕、心慌、出冷汗、口渴、打哈欠、烦躁不安等。如果出血持续未得到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典型的休克表现。严重的休克会对产妇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血凝异常:当产后出血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时,还会出现血凝异常的表现。伤口处持续渗血,血液不易凝固;阴道流出的血液可能呈现不凝状态,或仅有少量的小凝血块。此外,产妇可能还会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
二、不同原因导致产后出血的症状特点
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质地软,轮廓不清,按压宫底时子宫收缩不明显,且阴道流血量较多。出血通常为暗红色,有时可伴有血块。产妇可能会感到下腹部坠胀不适。在胎儿娩出后,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的血窦不能及时关闭,导致持续出血。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等胎盘因素也可引起产后出血。如果是胎盘部分残留,可在胎儿娩出后一段时间出现间歇性阴道流血,有时可见到胎盘组织排出。胎盘粘连或植入时,徒手剥离胎盘困难,可能伴有大量出血。胎盘滞留时,胎盘未在正常时间内娩出,同时伴有阴道流血增多。
3.软产道裂伤:多发生在胎儿娩出后,阴道立即出现鲜红色血液流出,且出血速度较快。裂伤部位可包括会阴、阴道、宫颈等。会阴裂伤时,产妇会感到会阴部疼痛明显;阴道裂伤较深时,可能出现血肿,产妇自觉阴道坠胀感。宫颈裂伤时,出血可能较隐匿,需要仔细检查宫颈才能发现。
4.凝血功能障碍:除了上述的血凝异常表现外,产妇可能有既往血液系统疾病史或孕期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出血特点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且出血难以通过常规的止血方法控制。阴道流血可呈持续性,量可多可少,同时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如手术切口渗血、穿刺部位瘀斑等。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子宫收缩能力可能较差,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在产后应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高龄产妇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凝血功能,因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多次分娩会使子宫肌纤维受损,子宫收缩能力减弱,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这类产妇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可通过按摩子宫等方法促进子宫收缩。同时,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合并有妊娠期并发症的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本身就存在较高的产后出血风险。产后要严格监测血压、凝血功能等指标,积极治疗并发症。对于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产妇,要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产妇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