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血症多数情况下无症状,易被忽视,其症状表现多样,皮肤症状有眼睑等部位的黄色瘤和角膜边缘的角膜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涉及心血管(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外周血管(如间歇性跛行等);特殊人群症状及注意事项各有不同,老年人耐受性差,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和青少年用药需谨慎,先调整饮食和增加运动;孕妇胆固醇过高影响自身和胎儿,要均衡饮食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要改变不良习惯;有相关病史人群发生并发症风险高,需严格控制胆固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复查。
一、无症状表现
高胆固醇血症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特异症状,很多患者是在进行血液检查时才发现胆固醇水平升高。这是因为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疾病早期,身体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适应胆固醇的异常,所以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容易被患者忽视。
二、皮肤症状
1.黄色瘤: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黄色瘤,这是一种异常的脂肪沉积。常见于眼睑周围,表现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结节或斑块,质地柔软。黄色瘤的出现是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在皮肤下沉积形成的。除了眼睑,还可能出现在肘部、跟腱、膝盖等部位。
2.角膜弓:又称老年环,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也可能较早出现。表现为角膜边缘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环状混浊,通常是双侧性的。角膜弓的形成与胆固醇在角膜周边部的沉积有关。
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
1.心血管症状:长期的高胆固醇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表现为胸部压榨性疼痛、闷痛或紧缩感,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一般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2.脑血管症状:当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耳鸣等症状。严重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神经系统症状。
3.外周血管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患者在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这种情况称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下肢缺血加重,可能出现下肢皮肤发凉、苍白、溃疡甚至坏疽。
四、特殊人群症状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并发症。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相互影响,会加重病情。老年人在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后,应更加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等检查。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相对较少,但如果存在家族遗传因素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患病。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治疗需要谨慎。对于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应首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来控制胆固醇水平。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血脂水平可能会有所升高。但如果胆固醇水平过高,不仅会增加孕妇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应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如果胆固醇水平持续异常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胆固醇血症。这些人群除了积极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外,还应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有相关病史人群: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患高胆固醇血症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这类人群应更加严格地控制胆固醇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管风险评估。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