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由体内乳酸产生过多或清除减少致血液乳酸升高、pH下降引起,乳酸产生过多包括缺氧时糖酵解增强、药物影响,清除减少涉及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不全,不同人群如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及有特殊病史者因自身特点更易发生,需针对不同情况加强监测与处理
一、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形成机制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体内乳酸产生过多或清除减少,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pH值下降而引起的。
(一)乳酸产生过多方面
1.缺氧状态下糖酵解增强:当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时,机体组织供氧不足,细胞会进行无氧糖酵解来获取能量。例如,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灌注不足,肌肉等组织无氧糖酵解增加,使乳酸生成增多。在这种缺氧环境下,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加快,但由于缺氧,丙酮酸不能顺利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而是大量还原为乳酸,导致乳酸产生显著增加。
2.药物因素影响:某些药物可促进乳酸生成,如双胍类降糖药中的二甲双胍,在肾功能正常时,机体可通过肾脏正常清除乳酸,但在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的代谢排出受阻,在体内蓄积,它可能会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Ⅰ,干扰细胞呼吸,使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不能正常氧化,从而促使乳酸生成增加。另外,长期大量饮酒的糖尿病患者,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也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乳酸生成增多。
(二)乳酸清除减少方面
1.肝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肝脏病变,如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等,影响肝脏对乳酸的摄取和代谢。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乳酸代谢的主要器官,它可以将乳酸摄取后通过糖异生等途径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但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其摄取和代谢乳酸的能力下降,使得乳酸在体内清除减少,进而导致乳酸堆积。例如,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肝脏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对乳酸的代谢能力明显降低。
2.肾脏功能不全:肾脏是乳酸排泄的重要器官,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来清除乳酸。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乳酸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乳酸排泄减少。比如,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容易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使得乳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引发乳酸性酸中毒。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影响
(一)老年人群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这些疾病容易导致机体缺氧,增加乳酸生成的风险。同时,老年人肝脏和肾脏功能相对减退,对乳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若同时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差,组织缺氧明显,糖酵解增强使乳酸生成增多,而肝脏和肾脏功能衰退又使乳酸清除减少,更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时,要密切关注其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乳酸代谢异常的因素。
(二)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由于儿童机体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功能尚不完善,对乳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如果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等情况导致机体缺氧,糖酵解增强产生乳酸,而自身代谢清除乳酸的能力有限,就容易引发乳酸性酸中毒。在儿科护理中,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等可能导致缺氧的因素,定期监测乳酸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
(三)有特殊病史人群
1.有心肺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心脏射血分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无氧糖酵解增加,乳酸生成增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机体缺氧,同样会使乳酸生成增多,且这类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也可能因长期疾病影响而对乳酸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对于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肺疾病,改善组织氧供,同时密切监测乳酸情况。
2.有肝脏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例如有肝炎病史发展为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肝脏对乳酸的摄取和代谢能力大幅下降,即使乳酸生成没有明显增多,也容易出现乳酸清除障碍,从而引发乳酸性酸中毒。在临床管理中,要针对肝脏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监测,同时关注血糖控制,防止因高血糖等因素进一步影响乳酸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