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最主要原因是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和重构,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是因缺氧使缩血管物质增多、舒血管物质减少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等,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缺氧导致肺血管重构表现为肺小动脉中层肥厚等,与缺氧诱导的细胞因子参与有关;其他相关因素如血液黏稠度增加、肺血管床减少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作用相对次要,血液黏稠度增加是慢性缺氧致红细胞增多继发,肺血管床减少是严重肺部疾病继发且均不如缺氧导致的肺血管收缩和重构关键
一、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和重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1.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
慢性肺疾病等原因导致机体长期缺氧时,缺氧可使肺组织内缩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F2α、血栓素A2等增多,同时舒血管物质如前列腺素I2等减少,从而引起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导致缺氧的肺部疾病患者中,缺氧状态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导致肺血管平滑肌收缩,肺动脉压升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长期缺氧的疾病,也会出现类似的肺血管收缩反应,影响肺动脉压力;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缺氧时肺血管收缩更为明显。男性和女性在缺氧导致肺血管收缩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在基础疾病的易感性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女性在某些自身免疫性肺疾病导致缺氧的概率可能与男性不同,但在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机制上是相似的。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处于高原低氧环境等人群,更容易出现缺氧情况,进而促进肺血管收缩。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缺氧状态下肺血管收缩更易发生且程度可能更重。
2.缺氧导致肺血管重构:
长期缺氧还可引起肺血管重构,表现为肺小动脉中层肥厚、内膜下出现纵行肌束等。其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的细胞因子参与有关,例如缺氧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等。研究发现,缺氧环境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一些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表达增加,促进了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壁的重构,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持续存在和加重。
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肺血管重构可能因其生长发育特点而有不同的表现和进程;老年人肺血管重构可能由于基础代谢减缓等因素,重构过程相对缓慢但同样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的进展。男性和女性在肺血管重构的具体细胞分子机制上无本质差异,但在基础疾病相关的肺血管重构风险上可能因各自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有害环境因素的人群,肺血管重构风险更高。有肺部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肺血管重构的发生概率和程度往往更严重。
二、其他相关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相对次要
1.血液黏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可导致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进而促使肺动脉压升高。但这一因素是在缺氧基础上继发的,其作用程度相对缺氧导致的肺血管收缩和重构而言较次要。例如,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常合并有肺部疾病导致缺氧,血液黏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肺动脉高压,但根本原因还是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和重构。
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红细胞增多相对少见,老年人可能因骨髓代偿能力下降等因素,红细胞增多程度相对有限;男性和女性在红细胞增多的易感性上无明显差异,但某些血液系统基础疾病可能有性别倾向;生活方式中,长期居住在高原等特殊环境的人群红细胞增多相对常见;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红细胞增多风险更高,但这一因素仍是在缺氧基础上发挥作用。
2.肺血管床减少:
一些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肺间质纤维化等可导致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但这也是在肺部基础病变基础上导致的结果,其发生机制还是与缺氧等因素相关,且其对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不如缺氧导致的肺血管收缩和重构关键。例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存在肺血管床的破坏和减少,但本质上还是与肺部病变引起的缺氧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肺血管床减少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相关;老年人肺血管床减少可能因肺部慢性疾病进展导致;男性和女性在肺血管床减少的疾病易感性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的人群肺血管床减少风险增加;有肺部慢性疾病病史且病情进展较快的人群肺血管床减少更明显,但这一因素仍是继发于肺部基础病变及相关的缺氧等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