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需综合血压测量(包括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及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标准、波动及节律等)、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与继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来准确明确,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血压测量
1.测量方法: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受试者应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避免测量前30分钟内吸烟、饮用咖啡或茶,排空膀胱。测量时取坐位,右臂裸露并放在与心脏同一水平,袖带紧贴皮肤,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5cm。一般需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血压值。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建议在不同日多次测量以准确评估血压水平。
2.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可能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较为常见,即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降低。
二、动态血压监测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血压波动较大的老年患者,或者怀疑有白大衣高血压(即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升高,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正常)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连续24小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在全天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包括血压的昼夜节律等情况。正常情况下,血压呈现昼高夜低的杓型节律,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非杓型或反杓型节律,这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作用。
2.监测指标:主要包括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等,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例如,夜间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小于10%被认为是非杓型血压,这种血压节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三、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因慢性疾病导致贫血,而贫血可能与血压异常有一定关联。
生化检查:包括肾功能、血糖、血脂等项目。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肾性高血压的可能,以及评估肾功能对降压药物选择的影响;血糖检查用于排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且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血压的管理;血脂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因为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异常都需要关注。
尿常规:查看是否有蛋白尿等情况,蛋白尿提示可能存在肾脏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2.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如左心室高电压等表现,这对于判断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程度有一定帮助。
3.超声心动图检查:比心电图更能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能够明确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心室腔大小、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情况。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保护心脏功能。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与继发性高血压相鉴别。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通过测定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等检查来诊断,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等表现;肾动脉狭窄可通过肾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明确,患者可能有腹部血管杂音等表现;嗜铬细胞瘤可通过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等检查来诊断,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可能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通过这些鉴别诊断可以明确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2.与其他可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鉴别:还需要与一些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疾病进行鉴别,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除了血压升高外,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悸、消瘦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库欣综合征患者可能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等典型表现,同时伴有血压升高,通过皮质醇节律测定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总之,老年高血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血压测量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等多方面因素,以准确地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