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定义是什么意思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脑梗塞,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因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引发。其类型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软化。不同人群受其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人因血管老化及基础病风险高,需控基础病、注意饮食运动;中年人因压力和不良生活方式需调整生活、定期体检;年轻人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发病上升,要养成良好习惯;特殊疾病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控好相应指标;女性在孕期、产后、更年期等特殊时期风险增加要多注意;儿童及青少年虽罕见,但先天性和感染性疾病会增加风险,家长应关注孩子症状并定期检查。
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脑梗塞,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这一病症主要因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减少或中断,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如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
二、缺血性脑卒中的类型
1.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最为常见,主要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发病风险。
2.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栓子来源多样,如心源性(心房颤动时心房内血栓脱落)、非心源性(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此类患者发病急骤,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达高峰。
3.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于大脑深部及脑干的缺血性微梗死,因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由吞噬细胞移走而形成腔隙。多由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引起。病灶较小,直径多在215mm之间,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4.多发性脑软化:由多发的较小梗死灶融合而成,常因脑动脉硬化,多支小动脉同时或先后发生闭塞所致。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等,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三、缺血性脑卒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风险更高。老年人日常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体检监测指标。饮食上宜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颅内压。同时,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注意运动安全,防止跌倒。
2.中年人:现代生活节奏快,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常伴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吸烟、过量饮酒等,这些因素均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中年人应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工作间隙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促进血液循环。
3.年轻人:虽然年轻人总体发病率低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存在,如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偏爱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等,发病呈上升趋势。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4.特殊疾病人群:
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一般血压控制目标为低于140/90mmHg,若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血压控制应更严格,目标为低于130/80mmHg。
高血脂患者: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患者应遵循低脂饮食原则,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发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病变。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达标,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
5.女性:女性在孕期、产后及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生理状态发生变化,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所增加。孕期女性要注意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增长,适当活动,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血栓形成。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血压波动等情况,应定期体检,关注心血管健康。
6.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对罕见,但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畸形等)、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动脉炎等)可增加发病风险。家长要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若孩子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先天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更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