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未完全明确,是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遗传易感性方面特定基因位点相关且不同性别、年龄段有差异,家族有患者个体风险高;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可打破免疫耐受、特定药物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饮酒、压力过大可能协同发病
遗传易感性方面: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特定的基因位点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相关,例如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风险。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遗传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受遗传因素影响而患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有家族中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个体,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环境因素方面: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环境诱因之一。某些病毒感染后,可能会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导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例如,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都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存在关联。药物也可能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环境因素,一些特定的药物,如甲基多巴、呋喃妥因等,在某些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中使用后,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此外,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饮酒(虽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饮酒导致的相对较少,但长期过度饮酒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可能增加发病风险)、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状态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等途径,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