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属于扁骨,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其在形态上呈细长弓形,后端有肋头、肋颈、肋结节等结构,内面有肋沟,位置左右对称构成胸廓骨性框架,不同人群肋骨有差异,它具有保护胸腔脏器和参与呼吸运动的生理功能。
一、肋骨的基本分类
肋骨属于扁骨,可分为真肋、假肋和浮肋。其中,第17肋前端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10肋前端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故称为假肋;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肋。
二、肋骨的解剖结构特点
1.形态方面
肋骨呈细长的弓形,后端膨大称为肋头,与胸椎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的部分为肋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为肋结节,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肋骨体的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神经和血管沿此沟走行。
2.位置与排列
肋骨在胸廓中呈左右对称排列,共同构成胸廓的骨性框架,对胸腔内的重要脏器,如心脏、肺等起到保护作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肋骨的形态和结构略有差异,儿童的肋骨相对较柔软、有弹性;老年人的肋骨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强度有所下降。女性与男性的肋骨在整体形态上基本相似,但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在胸廓的宽窄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不良姿势的人群,肋骨的排列可能会因胸廓受力不均等因素出现一定改变。
三、肋骨的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
肋骨构成胸廓,有效地保护胸腔内的心脏、肺等重要器官,使其免受外力的直接撞击。例如,在受到轻微的胸部外力冲击时,肋骨可以缓冲部分力量,减少对胸腔内脏器的损伤风险。
2.参与呼吸运动
肋骨与胸骨、胸椎共同构成胸廓,在呼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呼吸肌(如肋间肌等)附着于肋骨上,当呼吸肌收缩时,肋骨可以运动,从而改变胸廓的容积,实现吸气和呼气动作。在儿童时期,呼吸运动相对更为依赖肋骨的运动来辅助完成;老年人由于呼吸肌力量减弱等原因,肋骨运动在呼吸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