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出血怎么止血
拔牙后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咬棉球或纱布、更换压迫位置)、冷敷(24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局部冷敷,注意方式)、避免剧烈动作来止血,若经处理仍持续出血且量多需及时就医,有全身性疾病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异常时立即复诊。
一、局部压迫止血
1.咬棉球或纱布:拔牙后医生通常会放置棉球或纱布在拔牙创处,患者需轻轻咬住,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掉。咬压的目的是通过压迫使牙龈组织内的血管受压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儿童,家长要协助其咬住棉球,避免儿童玩耍导致棉球脱落,影响止血效果。儿童在咬棉球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因用力过大造成不适或棉球移位。
2.更换压迫位置:如果首次咬棉球止血效果不佳,可能需要重新放置新的棉球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重新压迫时要确保将棉球或纱布准确放置在拔牙创处,充分压迫血管。
二、冷敷
1.原理及操作: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局部冷敷。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管的渗出,从而帮助止血。冷敷时要注意将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对于儿童,冰袋温度不宜过低,每次冷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冷敷。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
三、避免剧烈动作
1.原因及要求:拔牙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频繁漱口、吐口水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可能会使拔牙创处的血压升高,破坏已经形成的血凝块,导致再次出血。对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较差,更要注意避免剧烈动作,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影响止血。老年人在拔牙后要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活动。儿童也需要家长看护,避免其进行跑跳等剧烈活动。
四、就医情况
1.持续出血的处理:如果经过上述局部压迫、冷敷等处理后,仍持续出血,出血量较多,如不断有鲜血涌出,浸透棉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可能会采取缝合止血等方法。对于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血液病等,更容易出现拔牙后出血不止的情况,这类患者拔牙前应告知医生病情,拔牙后要密切关注出血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高血压患者拔牙后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升高加重出血。血液病患者拔牙后出血风险较高,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如有出血异常立即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