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为什么是癌王
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难,侵袭性强易转移,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高危人群需重视筛查,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极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争取早期治疗
一、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
胰腺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例如,胰腺癌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或腺泡细胞,肿瘤在胰腺内生长时,早期往往不会引起典型的疼痛、黄疸等症状,等到出现上腹部不适、消瘦、黄疸等较明显症状时,很多患者的肿瘤已经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此时手术切除的机会大大降低。据相关研究统计,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而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的概率也较高。
二、侵袭性强,易发生转移
胰腺癌具有高度的侵袭性,肿瘤细胞容易沿着淋巴管、血管等途径向周围组织及远处转移。胰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与胆总管、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肿瘤很容易侵犯这些结构,导致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干净。同时,胰腺癌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腹膜等。例如,肝脏是胰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肿瘤细胞通过门静脉系统转移至肝脏后,会在肝脏内形成转移病灶,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三、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目前针对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有限,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但由于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化疗药物对胰腺癌的敏感性较低,缓解率不高,而且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多,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但也存在放射性损伤等问题。总体而言,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极低,据统计,全球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不足10%,这远远低于许多其他常见恶性肿瘤,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王”。
四、高危人群需重视筛查
有胰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重视早期筛查,比如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患有慢性胰腺炎的人群等。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可以定期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9-9等)、腹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胰腺癌病变,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例如,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患胰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在肿瘤较小时就发现并进行干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