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药物性肝炎常见的药物有哪些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中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和抗菌药物(如红霉素);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中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抗肿瘤药物中的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和抗代谢类(如5-氟尿嘧啶),不同药物引发药物性肝炎的机制、相关影响因素等各有不同,如药物代谢产物、个体遗传、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风险。
一、抗感染药物
1.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有研究表明异烟肼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约为0.1%-10%不等,其机制可能与药物代谢产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不同个体由于遗传等因素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风险也有差异,比如慢乙酰化型患者相对更易发生;利福平也可导致药物性肝炎,可能通过免疫介导等机制损伤肝细胞,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
2.抗菌药物: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红霉素,有报道显示使用红霉素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其发生可能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影响肝细胞功能有关,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特定倾向性,但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时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比如本身有乙型肝炎基础的患者使用红霉素等抗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是较为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肝炎的非甾体抗炎药,正常剂量下一般较为安全,但过量使用时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不同年龄人群对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敏感性不同,儿童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因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引发药物性肝炎,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由于其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双重影响,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风险可能升高。
三、抗肿瘤药物
1.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肝细胞,导致药物性肝炎,肿瘤患者本身的基础状况、年龄等因素会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老年肿瘤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时发生药物性肝炎的风险可能增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
2.抗代谢类:5-氟尿嘧啶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其作用机制与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关,性别因素一般不直接决定是否发生药物性肝炎,但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时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评估肝脏功能状态来决定用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