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眼底筛查是什么
早产儿眼底筛查是针对早产儿进行的眼部检查,目的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筛查,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首次筛查,采用眼底散瞳检查。ROP有不同阶段表现,早期发现可通过干预避免视力严重受损,早产儿是ROP高发人群,定期筛查能早期诊断、及时干预,降低失明风险,保障视力健康,男女性风险无显著差异,早产史者是重点人群。
一、早产儿眼底筛查的定义
早产儿眼底筛查是针对早产儿进行的一项眼部检查,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由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病变,通过眼底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二、筛查的时机
1.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进行眼底筛查,因为这类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
2.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进行首次眼底筛查。
三、筛查的方法
通常采用眼底散瞳检查,使用专业的眼底检查设备,医生通过瞳孔观察早产儿的眼底视网膜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血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等病变。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情况及筛查意义
1.病变阶段及表现
Ⅰ期: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
Ⅱ期: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一个嵴。
Ⅲ期:嵴上发生视网膜血管增殖。
Ⅳ期:部分视网膜脱离,又分为A型(周边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和B型(周边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
Ⅴ期:视网膜全脱离。早期发现病变可以在病变尚处于可治疗阶段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激光治疗等,避免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对于早产儿来说,视网膜病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影响其未来的生活质量,包括学习、工作等多方面。从性别角度看,男女性早产儿在ROP的发生风险上并无显著差异,但都需要进行规范的眼底筛查。在生活方式方面,早产儿出生后所处的环境可能影响其视网膜发育,但眼底筛查主要是基于眼部本身的发育情况。有早产病史的早产儿更是眼底筛查的重点人群,因为早产是发生ROP的高危因素。
五、筛查的重要性
早产儿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是ROP的高发人群。通过定期的眼底筛查,能够早期诊断ROP,及时进行干预,大大降低早产儿失明的风险,对保障早产儿的视力健康至关重要。它是保障早产儿眼部健康的重要监测手段,有助于为早产儿的未来视觉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