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型荨麻疹
丘疹型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春秋季多见,病因有昆虫叮咬、食物过敏、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为特定皮疹及剧烈瘙痒等,可依临床表现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要注重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和注意饮食。
一、丘疹型荨麻疹的定义
丘疹型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为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性痒疹。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春秋季节多见。
二、病因
1.昆虫叮咬:常见的叮咬昆虫有跳蚤、虱、螨、蚊等。昆虫叮咬人体时,其唾液注入皮肤,引起过敏反应。例如,螨虫通常存在于灰尘、被褥、地毯等环境中,儿童皮肤娇嫩,更易受其叮咬引发丘疹型荨麻疹。
2.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可能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从而诱发丘疹型荨麻疹。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儿童,在摄入相关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抗原,启动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3.环境因素:接触某些植物(如毒葛、橡树等)、吸入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都可能引发丘疹型荨麻疹。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过敏原种类不同,例如生活在花粉较多地区的儿童,在花粉传播季节更易因吸入花粉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1.皮疹特点:皮疹为纺锤形或圆形的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有的可形成大疱。皮疹通常分批出现,好发于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婴幼儿皮疹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中央有小丘疹或水疱,瘙痒较为明显。
2.自觉症状:患者常感剧烈瘙痒,尤其是在夜间,可影响睡眠。儿童可能因瘙痒而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甚至继发感染。
四、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典型的纺锤形风团样丘疹,中央有水疱,好发于儿童及暴露部位,伴有剧烈瘙痒等表现,可初步考虑丘疹型荨麻疹。
2.鉴别诊断:需与水痘、脓疱疮等疾病鉴别。水痘的皮疹分布更广泛,有斑疹、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同时存在;脓疱疮多有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结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皮疹特点可进行鉴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臭虫、跳蚤、虱子等昆虫。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婴幼儿,要勤剪指甲,可给其戴手套,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损伤。
2.药物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情较重或瘙痒剧烈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六、预防
1.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勤洗晒被褥、衣物。使用杀虫剂消灭室内外的昆虫,但要注意选择对人体无害的杀虫剂,并在使用后通风换气。
2.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植物等,尽量避免儿童接触。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儿童外出时间,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丘疹型荨麻疹的发生。例如,鼓励儿童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
4.注意饮食: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儿童,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在添加新的食物时,要少量引入,观察儿童是否有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