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功能异常引起的黄疸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肝功能异常引起黄疸有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如从面部渐至全身发黄、不同日龄黄疸有不同规律等;还伴随精神状态改变、大便小便颜色变化、肝脾肿大等情况;新生儿身体器官功能不完善,对黄疸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观察相关情况,异常及时就医,注意保暖和喂养
新生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的现象,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通常首先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黄疸程度有轻有重,轻者可能仅仅是面部、颈部皮肤轻度发黄,重者则全身皮肤、巩膜都呈现明显的黄色,甚至手心、足底也会发黄。从科学依据来看,新生儿肝功能异常时,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对于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有一定规律,例如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如果黄疸出现时间过早(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消退时间过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都可能提示存在肝功能异常相关的黄疸问题。
伴随其他症状
精神状态改变:部分新生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不爱吃奶的情况。这是因为胆红素升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肝功能异常导致黄疸时,体内代谢紊乱,影响了新生儿的整体状态。例如,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早期可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等。从研究角度,胆红素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新生儿精神状态异常。
大便和小便颜色变化:正常新生儿的大便颜色通常是黄色或金黄色,小便颜色较清。而当存在肝功能异常引起的黄疸时,大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灰白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受到影响,胆红素排出减少。小便颜色则可能变深,如呈现浓茶色,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后经尿液排出增多,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影响了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途径,导致胆红素的排泄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大便和小便颜色的改变。
肝脾肿大:通过体格检查可能发现部分新生儿存在肝脾肿大的情况。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可能发生代偿性增大,以试图处理异常代谢的胆红素等物质,脾脏也可能因为血液回流等问题出现肿大。例如,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导致的新生儿肝功能异常,常伴有肝脾肿大的表现,这是机体对异常代谢状态的一种病理反应。
特殊人群(新生儿)在黄疸相关情况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肝脏和神经系统对胆红素的耐受能力较低。对于出现黄疸的新生儿,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严重危害,如引起胆红素脑病等。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黄疸进展等。如果发现黄疸出现时间过早、程度过重或消退延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胆红素测定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和喂养,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其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