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曾是主要途径,现仍有少数情况,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也是重要方式)、母婴传播(母亲HCVRNA阳性时母婴传播概率约5%-10%)、性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有感染风险,多性伴侣等时风险升高);易感染人群及相关因素有年龄(成年人感染后慢性化比例相对较高,儿童感染后部分可慢性化)、性别(总体非决定性因素)、生活方式(长期静脉吸毒者、有不安全输血史等侵入性医疗操作人群易感染)、病史(有既往感染史或患其他慢性肝病者易慢性化)
一、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输血及血制品曾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筛查后,该途径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数情况可能因输入含有HCV的血液或血制品而感染。例如,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血制品筛查不严格的地区或过去的特定医疗场景中,曾发生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案例。此外,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也是重要的血液传播方式,吸毒者之间共用被HCV污染的注射器,会使HCV通过血液直接进入人体而导致感染。
2.母婴传播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据研究,母亲HCVRNA阳性时,母婴传播的概率约为5%-10%。如果母亲在分娩时病毒载量高,那么母婴传播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其机制可能与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接触母亲血液或羊水以及产后哺乳等有关。
3.性传播
与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存在感染风险。性传播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在多个性伴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情况下,感染风险会升高。这是因为在性行为过程中,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可能使含有HCV的体液进入对方体内而导致感染。
二、易感染人群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比例相对较高。儿童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部分也可发展为慢性,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与成人不同,其感染后的病程发展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感染HCV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相对较弱,使得病毒更容易持续存在,从而增加慢性化的可能性。
2.性别因素
从总体人群来看,性别本身并不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某些因职业暴露等原因导致的感染中,不同性别的人群暴露风险可能因职业特点而有所不同,但就感染后的慢性化过程而言,性别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静脉吸毒者,由于频繁共用注射器,是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此外,有不安全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等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较高。例如,接受过多次输血或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反复接触血液制品或医疗器具,感染HCV的概率增加。
4.病史因素
有既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的人群,再次接触病毒时更容易发展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另外,患有其他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的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由于基础肝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机体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能力,从而增加慢性化的风险。例如,同时患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患者,两种病毒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肝脏炎症反应更严重,病情进展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