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如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肌肉力量减弱等;体格检查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下肢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有相应意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分别可观察腰椎整体结构、椎间盘突出及受压情况、软组织及退变等情况来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腰背部疼痛:多数患者有腰部疼痛史,疼痛程度不一,可表现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动作而加重,年龄较大者可能因腰椎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此类疼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的人群腰部肌肉劳损基础上也易引发腰背部疼痛进而需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
2.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等部位,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一般单侧下肢受累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相应神经根导致,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下肢放射性疼痛的机制相似,但儿童等特殊人群相对少见此类情况,若有类似表现需重点关注。
3.麻木感:下肢可出现麻木症状,多与疼痛伴随出现,麻木区域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年龄较大、有腰椎既往损伤史的人群发生麻木的概率相对更高,麻木感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感觉和日常活动。
4.肌肉力量减弱: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行走困难、持物无力等,比如行走一段距离后就需要休息,这与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有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肌肉力量减弱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儿童若出现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腰椎发育等特殊问题。
二、体格检查项目及意义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侧下肢,若抬高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加强试验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降低患肢抬高角度至疼痛缓解,再被动背屈踝关节,若又出现疼痛则为加强试验阳性,该试验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不同年龄人群进行此试验时需注意操作力度和患者配合度,儿童进行时需谨慎操作。
2.下肢感觉、肌力及反射检查:检查下肢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如痛觉、触觉等)、肌肉力量以及跟腱反射、膝腱反射等,若出现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情况,结合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正常感觉、肌力及反射值范围不同,医生需依据相应年龄段标准进行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1.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若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出现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等表现,X线检查对于初步了解腰椎整体结构有一定帮助,儿童进行X线检查需注意辐射剂量控制,成人一般可常规进行。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可观察神经根、硬膜囊受压情况,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检查的必要性和解读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况,比如儿童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需综合评估检查的利弊。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全面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程度等,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检查方法,各年龄阶段人群均可进行MRI检查,但其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的人群需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