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龈疱疹
牙龈疱疹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牙龈引发,病毒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发病前有前驱症状,牙龈先充血发红后出现水疱溃疡,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为抗病毒及对症支持,预后一般较好但有复发可能,可通过增强免疫力和避免接触传染源预防。
一、定义
牙龈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生在牙龈部位的疱疹性病变。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引起牙龈疱疹的主要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二、病因
1.病毒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过度疲劳、月经期等,病毒被激活,就会引发牙龈疱疹等相关病变。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感染该病毒而出现牙龈疱疹情况;而对于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较易受到病毒侵袭引发病症。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比如与患者亲吻、共用餐具等;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打喷嚏、咳嗽时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初期症状:发病前可能有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痛等。随后牙龈部位会出现充血、发红,接着迅速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壁薄、透明,易破溃形成浅表溃疡。
2.局部表现:牙龈上的水疱可单个或多个聚集,破溃后会有渗出、疼痛明显,患儿可能会出现拒食、流涎等情况,因为疼痛会影响其进食和吞咽动作;成人患者也会感觉牙龈部位疼痛较为明显,影响日常的咀嚼和说话等活动。
四、诊断
1.临床症状观察:医生通过查看患者牙龈部位的疱疹、溃疡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前驱症状等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可以采取疱液涂片检查,查找单纯疱疹病毒的包涵体;也可进行病毒培养,从疱液中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可确诊;还可通过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水平,若抗体呈阳性且有升高趋势,有助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原则:主要是抗病毒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等,以防止继发感染;对于疼痛明显者,可采用局部冷敷等方式缓解疼痛,儿童患者需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等情况。
2.预后: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后,病情可以在1-2周内逐渐好转,疱疹消退、溃疡愈合。但如果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可能病情恢复较慢,且有复发的可能。儿童患者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合理护理和治疗下预后通常较好,但要注意预防复发;成人患者若存在免疫力持续低下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促进其免疫系统发育完善;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免疫状况。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个人物品,如牙刷、杯子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儿童在公共场合要注意防护,减少感染风险;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更要严格避免接触传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