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穴位按摩治疗
病毒性肝炎可选择肝俞、胆俞、太冲等穴位按摩,肝俞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肝脏功能,胆俞可影响肝脏胆汁分泌等,太冲可调节肝经气血等;按摩方法有按揉等,注意一般人群力度适中、特殊人群需谨慎,且穴位按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是综合治疗辅助环节。
一、可选择的穴位及作用原理
1.肝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原理:从现代医学角度,肝脏相关疾病时,刺激肝俞穴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来影响肝脏的代谢、免疫等功能。有研究表明,刺激肝俞穴可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病毒性肝炎的免疫调节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2.胆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原理:胆与肝相表里,刺激胆俞穴可能通过神经传导影响肝脏的胆汁分泌等相关功能,对于病毒性肝炎伴有胆汁分泌异常等情况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胆管平滑肌张力等的调节,从而间接影响肝脏的内环境。
3.太冲穴
位置:在足背侧,第一、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作用原理: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刺激该穴位可能通过调节肝经气血来影响肝脏的功能。从神经反射角度,刺激太冲穴可能通过脊髓-大脑-内脏的神经反射通路,对肝脏的血液循环、代谢等产生影响,有助于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气血不畅等状态。
二、按摩方法及注意事项
1.按摩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如俯卧位或坐位等。按摩者用手指指腹按揉肝俞、胆俞穴,力度以产生酸、胀、麻等感觉为宜,每次每穴按揉1-3分钟,可每日进行2-3次。对于太冲穴,患者可自行用拇指按揉,同样以产生酸麻等得气感为准,每次按揉1-3分钟,每日可进行数次。
2.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加剧、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同时,穴位按摩不能替代病毒性肝炎的正规治疗,如抗病毒等治疗,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保健方法。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时需特别谨慎。儿童皮肤娇嫩,穴位感知与成人有差异,按摩力度要极轻,以不引起儿童明显不适为宜。而且儿童配合度较差,按摩前需充分沟通安抚。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功能等尚不完善,穴位按摩仅能作为非常辅助的手段,且必须在家长和专业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进行,不能自行盲目操作。
孕妇:孕妇患有病毒性肝炎时,穴位按摩需格外慎重。太冲穴等穴位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所以孕妇应避免对腹部相关经络穴位以及可能引起子宫反应的穴位进行按摩,如需进行相关保健,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非常轻柔且安全的操作方式,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损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同时伴有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或者局部皮肤有破损、炎症等,不宜进行穴位按摩,以免加重出血或导致感染扩散等情况。
三、与正规治疗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的正规治疗包括根据病毒类型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但这里不涉及具体用药剂量等指导)、保肝治疗等。穴位按摩不能替代这些正规的医疗治疗手段,它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辅助环节,帮助改善患者的一些不适症状,如缓解肝区不适等,但必须在正规医疗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且要定期监测肝脏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