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怎么处理 会有后遗症吗
踝关节骨折后首先要进行急救处理,包括停止活动、局部冷敷并尽快就医。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用石膏等固定并康复锻炼,手术治疗针对移位明显等情况。踝关节骨折可能有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慢性疼痛等后遗症,且不同患者因自身情况不同后遗症风险及注意要点有别。
一、踝关节骨折的处理
1.急救处理:
当发生踝关节骨折后,首先要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果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可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
然后应尽快就医,医生会首先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了解骨折的大致情况,可能还会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
2.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的移位或者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可以采用保守治疗。通常会使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左右,在固定期间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但要避免过早负重。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护理,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不同。例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更要注意预防骨折延迟愈合或再次骨折等情况,需要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钙剂等;对于年轻的运动爱好者,术后康复锻炼要更加注重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以尽快恢复运动能力,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踝关节骨折是否会有后遗症
1.常见后遗症:
创伤性关节炎:如果踝关节骨折后关节面没有恢复平整,或者骨折愈合不良,长期磨损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尤其是在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时症状加重。研究表明,踝关节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复位情况等密切相关。例如,严重的踝关节骨折如果复位不佳,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关节僵硬:由于骨折后长时间固定,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可能会发生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出现关节僵硬。一般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可以改善,但如果康复不及时或锻炼方法不当,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的修复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固定时间过长或者康复锻炼不规范,也可能出现关节僵硬等问题,需要更加注重早期、合理的康复干预。
肌肉萎缩:骨折后患肢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力量减弱等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sedentary(久坐)的人群发生肌肉萎缩的风险相对较高,在骨折后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康复锻炼来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慢性疼痛:部分患者在踝关节骨折愈合后,可能会遗留慢性疼痛,尤其是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疼痛可能会加重。这可能与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踝关节骨折后发生后遗症的风险可能会更高,需要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更加密切地监测和处理。



